第630章 鲁国三百勇士631(1 / 2)

澹台斯无奈,率残余守军撤退。

夫差在武城略作停留,重整军备,正式亮起吴军大旗帜,全面向鲁国曲阜进发。

消息传到了曲阜,鲁哀公大惊失色,季孙肥紧急召集了卿大夫会议,研究应对吴军入侵之策。

会上,大司徒季孙肥气急败坏道:“想不到吴人居然不宣而战,已然占领了武城。武城城高墙坚,怎么可能一时被破?定是武城大夫澹台斯不战而弃城,主公应速将此人逮捕问罪!”

大司马叔孙州仇犹豫道:“澹台斯一向为官清廉,素以忠孝勇武着称,怎么可能弃城而逃?其中定有蹊跷。”

大司空仲孙何忌捋了捋胡须,叹了口气道:“原武城邑宰王犯,原为吴人,后告老,推荐澹台斯为邑宰,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如今吴军来犯,莫不是王犯为内应,拉拢澹台斯?”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会议的重点居然从如何应对吴军进犯,转到了包容武城失守责任上来!

鲁国大夫子服何出班朗声道:“主公,如今吴人已入鲁,吾等却还在此纠缠武城失守之故,实在不智。

澹台斯又有何过?武城虽失守,但澹台斯战至最后一刻,城门已破,无奈之下才撤退。且第一时间将武城被吴军占领的情报送来,自己也已回曲阜待罪。由此分析,澹台斯实乃忠贞良臣也。

至于王犯,早年因犯罪而去吴奔鲁,先君因其贤而录用为武城邑宰,武城邑正是在其主持之下,才修筑城墙,整顿军备,使之成为我鲁国一军事重镇,本就是我鲁国一忠贤良臣。多少年过去了,怎么可能就在今日以病残之躯而降吴?

如今,吴军大举入侵,武城、东阳失守,五梧告急,吴军势不可挡。主公应不急于追究武城失守之责,而应分兵派将,救援梧邑,并自泗上至曲阜沿线布防。

此外,还应将重点放在曲阜,准备守城器械,调集重点防备。同时,应向晋、楚、宋、齐等国求援,以备不测。

主公,吴国无道,吴于我鲁,前有百牢之耻,今有入侵之恨,主公当诏告国人,同仇敌忾,奋勇抗敌!”

子服何一席话,众人听后连连点头,鲁哀公更是热血沸腾,但鲁哀公并不是一个愣头青,他担忧的是鲁国到底能不能抵挡住吴军进攻!

要知道,想当年,吴军入侵楚国都城郢都,烧杀抢掠,将整个郢都变成了人间地狱,郢都最后几乎全毁。

如果鲁国激烈抵抗,会不会到最后遭到如楚国那样的惨状?

子服何见鲁哀公皱着眉头,慷慨道:“主公,吴人虽凶残,然屈服其凶残,只会助长其暴虐,唯有奋起反抗,方有一线生机!

况且吴军远道而来,且择险地而偷袭我国,必轻车简行,未携带足够粮草辎重,定不能持久。请主公下令,号召沿途各城邑节节抗击,以迟滞其进军,削弱其锐气!吴人远离故土作战,一旦士气丧失,必败无疑!”

鲁哀公大悦,立即命令依子服何之言而行,一时间,鲁国上下紧急行动了起来。

吴王夫差亲率吴军精锐,一路向曲阜杀奔而来,自占领武城后,又迅速拿下了东阳,五梧两邑,稍作停留后,又攻取了蚕室,兵锋直指鲁国重镇泗上,势不可挡。

东阳、五梧、蚕室、泗上等地,以及邱舆、卞邑等,都属于季氏家族的土地平邑管辖范围,大致位于今山东平邑县西北一带。

吴军继续逼近曲阜,而统一了思想的鲁国的奋起反抗也拉开了序幕。首先是在夷邑,鲁军亮了剑!

这一次,鲁军并未一味守城,由于夷邑无险可守,当地驻军干脆就不守了!趁吴军刚至未稳,鲁军向吴军直接发起了冲锋!

这只是一支鲁国的守城部队,且仅有数百人,根本不够吴王夫差亲率的精锐吴军看的。包括吴王夫差在内的所有吴军将士都以为这又是一场一边倒的战役,吴军一到,鲁国守军弃城而逃。

但这一次,守军是弃了城,但并没有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