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季札劝言364(1 / 2)

鲁国执政上卿叔孙豹对季札非常尊重,他热情款待了季札。</p>

叔孙豹的渊博知识和治国理政才能早已名扬列国诸侯,季札对他神交已久。</p>

此次终于与叔孙豹有了单独交流的机会,季札非常高兴。</p>

因为季札对叔孙豹的情况非常了解,他确实有话要对叔孙豹讲。</p>

季札对叔孙豹道:“夫子胸襟开阔,札有话直言,希望夫子莫要见怪。”</p>

叔孙豹道:“公子才学盖世,豹深为敬仰。此次得以与公子结识,实乃豹之荣幸。不知公子有何见教?豹一定洗耳恭听。”</p>

季札微微叹了口气道:“夫子作为鲁国正卿已多年,为官清廉,为政有方,贤名远播列国诸侯。</p>

只是,夫子是否检讨一下自己,为何这么多年来,没有为鲁国物色培养好贤能人才呢?</p>

札听说,君子治国,致力于选贤用能。但札实在没有听说,鲁国除了夫子您自己,并没有举荐重用什么贤能人才。</p>

国家缺乏贤能之才辅佐,国家必将陷入困局;身边缺乏贤能之才相助,夫子的执政必将艰辛;贤能之才投奔他方,甚至为敌所用,必将给自己带来祸害。</p>

夫子品行端正,为人良善,但为善必将受到为恶者算计。夫子,您要当心啊。”</p>

我们在讲鲁襄公赴楚国朝见之事时讲过,大家走到半路,听说楚国国君楚康王去世,大家开会讨论是否继续前行。</p>

大夫叔仲带认为都快到了,如果不继续前行,下次还要来一趟。</p>

大夫子服椒认为行事从权,考虑到国君此去楚国可能会因为楚国国丧而摊上麻烦,建议打道回国。</p>

很显然,叔仲带是为自己考虑的,这次半途而废,那下次自己还得辛苦跑一趟楚国。</p>

而子服椒是为国君考虑的,是真正的忠君爱国。</p>

但叔孙豹否决了子服椒的意见,当时他甚至直接对鲁襄公道:“子服椒此人见识不够,叔仲带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p>

这话的意思就是在国君面前将明显比叔仲带更贤能的子服椒给贬低,暗示国君今后要重用叔仲带。</p>

原因很简单,因为子服椒是他认定的季氏家族的人,是忠于季孙宿的。</p>

由此看来,晚年的叔孙豹在用人的标准上出了问题,他没有从举荐贤能这个角度去任用人才,而是过于考虑自身的利益。</p>

结果,子服椒对叔孙豹大为不满,从此更加坚定站在了季氏一边。</p>

鲁国朝堂上,自从臧孙纥流亡后,确实也没有什么给人印象深刻的贤才。</p>

甚至叔孙豹自己的叔氏家族,也果然如季札所言,没有几个可用之才。</p>

听了季札的话,叔孙豹默然不语。</p>

叔孙豹很清楚这位可敬可佩的吴国公子所言属实,那自己赶快整改?</p>

唉,没用了,来不及了。</p>

因为人才的发现、举荐、培养、使用,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叔孙豹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已经来不及去整改这个重特大问题。</p>

或者说,叔孙豹对于人才的标准,过于讲究一个礼字。</p>

在叔孙豹看来,那些至死都守着周礼的人,是值得自己重视和尊敬的,如吴国公子季札。</p>

但如今的鲁国,能够真正守礼的有几人?</p>

倒是宋国那边,传来了一个重大消息:宋国发生特大火灾,火势蔓延到宋国公宫,结果将宋国太后宋共姬给烧死了。</p>

而宋共姬之所以会被烧死,就是因为至死坚守礼义。</p>

这样的人,在叔孙豹看来,是真正的贤能之才。</p>

宋共姬是如何被烧死的?</p>

用现在的话讲,那是自己作死。</p>

但放在春秋时代,那真的是一种伟大的贞义之举,甚至后来西汉大文学家刘向,将宋共姬列为“贞妇”。</p>

鉴于叔孙豹如此看重这位宋共姬,我们就讲一讲这个故事吧。</p>

宋国这位叫宋共姬的太后,是鲁国先君鲁宣公长女伯姬。</p>

公元前583年鲁宋联姻,伯姬嫁给了宋共公。故宋共公去世后,她就被人称为共姬。</p>

共姬嫁宋这场婚礼在当时非常有名,因为鲁国对宋鲁联姻非常重视,婚礼极其隆重。</p>

由于宋国是子姓,所以当时中原诸侯如齐国、卫国、晋国等都送礼送媵,单单是陪嫁的媵女就多达十二人!</p>

这场隆重的婚礼,一应三书六证程序下来,新郎官宋共公也累得够呛。</p> 终于,在最后一道程序即亲迎时,宋共公突然感冒发了高烧,不能按规定赴宋国边境迎接新娘子。</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