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西学兴国1053(1 / 2)

听着身边百姓发自内心的称颂,楚泽的脸上也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正如那些商贾百姓所言,这些年凤阳借着铁路的东风突飞猛进,不但工商业欣欣向荣,就连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是越过越滋润。

“这还只是个开始。”楚泽暗暗想到,“等到全国铺开这张交通网,届时商旅往来更加频繁,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整个大明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告别了凤阳,楚泽又驱车前往汝宁等地巡视。

与凤阳的繁华不同,汝宁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威武雄壮。

“启禀王爷,自从上次边境战事之后,朝廷就加大了对汝宁的军备投入。”孙知府领着楚泽参观新建的火器工坊时自豪地说。

只见工坊内热火朝天,铁匠们挥汗如雨地忙碌着。经过几番革新,这里出产的火铳、火炮已经今非昔比。

“这些新式火器,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关键时刻定能成为克敌制胜的利器!”孙知府拿起一支新制的火铳,爱不释手地说。

此外,为了保证前线将士能及时获得补给,汝宁还修筑了一条专门的军用铁路,直通西北边关。

“有了这条'军备专线',从汝宁到边关,三天就能到达。”孙知府信心满满地说,“这样一来,就再也不用担心因后勤跟不上而误事了!”

楚泽连连点头。他知道,只有富国才能强兵。唯有各地都能像汝宁一样,发展工业、修筑铁路,大明强盛才有了坚实的根基。

回到京城,楚泽又立即召集工部等机构的官员,专门研究在各地推广新政、兴修铁路的问题。

“目前来看,兴修铁路固然重要,但如何调动各地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身其中,却是一个更大的课题。”工部侍郎黄仁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黄大人说得是。”户部郎中王义也点头附和,“修筑铁路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若各地官员不愿出力,只怕很难推动啊。”

“诸位爱卿勿需多虑。”楚泽笑着说,“在下已有妙计,定能调动地方积极性。”

只见楚泽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款款说道:“这本奏折,名为《论屯田与商税之利》。其中详细阐述了筑路、屯田、征商税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以为,可通过减免商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地方官员主动筑路通商。同时在交通要道设置屯田,既可自给军需,又能增加财政收入。如此一来,地方岂有不踊跃从之的道理?”

众官员闻言皆是一愣,旋即齐声喝彩:“妙啊!如此良策,定能调动地方积极性,事半功倍!”

“就依王爷所言,将此奏折呈与皇上,请旨大力推行!”

就这样,在楚泽的运筹帷幄下,一场声势浩大的“築路图强”运动在全国铺开。

不出所料,在“筑路、屯田、免税”的利好刺激下,地方官员们一改往日的懒政,个个干劲十足。

为了铺设铁路,各地大兴土木,民夫工匠们日以继夜地挥汗如雨。

“这些铁路修筑,要讲究科学。”楚泽亲自深入工地,为民夫们传授先进技术,“路基要平整,轨道要笔直,还要考虑到排水防洪、隧道钻凿等问题。”

他一边指导,一边还亲自动手演示。民夫们看得目瞪口呆,却也渐渐领悟其中奥妙。 “原来如此!王爷教得好啊,我们可算是长见识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