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朱元璋父子论治黄河172(1 / 2)

天幕也继续讲述。

【粗略的了解了一下恒河的情况之后。】

【我们再把视线放回国内,看看我国。】

【和恒河一样,长江和黄河都是超级人口大国的母亲河。】

【都是发源于青藏高原,且自西向东流的大河。】

【都是在最近几十年,由于国家快速发展,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河流污染问题。】

【也都是在最近几年,拿出了一揽子的保护和治理河流污染的方案。】

【所以说拿恒河,和我国的母亲河长江以及黄河相比,是相当合适的。】

【先说黄河。】

【黄河流域是毫无争议的,华夏文明的母亲河。】

【但顾名思义,这条河黄的是土,是沙。】

【黄河里有大量的泥沙。】

【黄河在其流域范围内,肥沃土地滋养庄稼,但又总是泛滥成灾。】

【黄河还喜欢改道,每次改道都会深刻地影响流域内的环境和人文居住条件。】

【再加上水土流失严重。】

【可以说黄河既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

【又是一条,对黄河流域百姓生活的严重威胁的河流。】

【华夏民族跟黄河较劲几千年。】

【几乎历朝历代的头等大事,都是治理黄河。】

【再看看长江。】

【长江流域,在我国古代早期不算太繁荣,但在北宋之后,长江流域就渐渐的取代了黄河流域,成为了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现代长江下游地区,普遍经济良好,工业迅速的发展。】

【除了工业化带来大量的污染之外。】

【长江流域还存在着长期的拦河筑坝,挖沙采石,以及高强度捕鱼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诸多问题。】

【在一段时间的长江。至达到了我真无鱼的夸张水平。】

【好了,现在我们分别介绍了恒河,黄河以及长江这三条各自国家的母亲河所面临的问题。】

【那么再看看,在最近几年里,这三条河流的治理情况如何?】

【先说恒河。】

【在2014年的时候,莫老仙就在大选时提出了一个清洁恒河计划。】

【莫老仙的计划,是从2015年开始,在五年之内投入三十亿美元来治理恒河的污染问题。】

【但截至2018年10月,该计划的时间表已经超过了一半的时候,所投入的资金才仅为8.2亿美元。】

【治理恒河污染的236个具体措施。】

【其中只有63个已经完成。】

【那么,在清洁恒河计划没有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取得的效果如何呢?】

【印度在恒河的四十一处地区,进行了河水抽检。】

【但其中水质达标的仅有四处。】

【也就是说,经过治理,不到百分之十的恒河流域,其污染有明显的好转,达到了标准之内。】

【目前看来,恒河流域百姓们肆意倾倒垃圾进入恒河的传统观念依然没有改变。】

【大量的生活垃圾,持续倒入恒河流域。】

【再加上工业污染排放污水的问题,也一直难以治理。】

【可以说,别说恒河清洁计划的三十亿美金只到位了不到一半。】

【就算全部到位了,对于这条承载了数亿人口的超级大河,三十亿美元也只是杯水车薪。】

【尽管清洁恒河计划已经提出十年了。】

【但依然只是一个计划。】

【一个不错的计划。】

【但计划依然只是计划。】

……

《弹幕:恒河这种大河,再加上印度的风土人情,30亿美元够个屁啊?》

《加个零应该有机会。》

《3000亿都难说啊!》

《三哥可以啊,236个措施居然完成了63个?比我想象的好。》

《背景音乐东北玩泥巴?》

《省流:新建文件夹.jpg》

《恒河治理那都不是计划,那是概念!》

《别治理恒河了,三哥多修一些厕所吧。》

《庸子:你清理了恒河我喝啥?》

……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观众对恒河治理都不是很看好。

而古人们。

其实并不关心三哥。

看了三哥恒河治理的问题,也只是图个新鲜。

看个热闹。

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接下来。

因为大家都知道,接下来天幕要开始讲述长江以及黄河的治理问题了。

这才是古人们最关注的。

特别是黄河的治理!

更是历朝历代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头等大事!

就连朱元璋都指着天幕说道:

“当年的前朝大元,要不是治理黄河的问题,恐怕还不至于国祚不足百年。”

朱元璋指着天幕上的黄河,问一旁的朱标说道:

“你觉得元朝他们,治理黄河有没有什么问题?”

朱标是一个有才能的太子,大部分朱元璋提出的问题,他都能够给出一个比较不错的回答。

但听到朱元璋问自己治理黄河的问题。

朱标也是暗暗叫苦!

治黄问题,岂是简单能说得清的?

如果国家统治者需要答题考试的话。

那治理黄河,估计再怎么也得算得上压轴题。

上来就问自己压轴题。

这要求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不过朱标的暗暗叫苦,是一种放松的叫苦。

并没有汗流浃背,如履薄冰的感觉。

因为朱标不需要在朱元璋面前挣表现。

所以他也没什么心理负担。

于是直接遵循自己的内心,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我们都知道,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掀开元朝灭亡序幕的,正是治理黄河的工地上。”

“甚至有人说:元朝就是治黄河,治到亡国!”

“在我看来,这是元朝统治的一个巨大失误!”

“元朝残忍暴虐,又是草原蛮夷,在我华夏中原的统治本来就不得人心。”

“本来平时对朝廷不满的人,在各自地方呆着,无法串联,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但元廷治理黄河,本想以工代赈,结果百万民夫齐聚黄河工地,可以互相的沟通,互相的串联。”

“再加上,元朝统治不得人心,天下民不聊生。”

“连黄河工地承诺的赈灾款都被贪墨一空。”

“那巨大的黄河工地,就是像后世的巨大的炸弹那样,随时可能被引爆!” “就连元朝自己的官员,都警告过此事:山东连岁饥馑,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众于此地,恐他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