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真相(四)(1 / 2)

袁天罡想干什么?

房顺的这个问题提的好,这个答案,武则天也是想了好多年才想明白。

袁天罡出身巴地津琨袁氏,也是官宦之家,虽然不是五姓七家那般显赫,但做官还是不成问题的。且袁天罡在儒道两家的学问钻研颇深,对治国安邦也有独树一帜的见解。

可官场不是只讲究能力,更注重门第,在那可笑的和光同尘下,隐藏着太多的阴谋诡计。隋朝共计三十九年,袁天罡用时间证明了,他不是做官的材料。

过于方正的他仕途不顺,便将闲暇时间,都用在武艺及相术深有研究上。武德初年,他的相术预测已是赫赫有名了。

且不说武则天,就说他为杜淹、王珪、韦挺相面,前程及结局后来验证都不出其所料,这也足见袁天罡面相之准。

而说袁天罡人生的转变,还要说到大业年,其返回故乡,与颇为潦倒的窦轨相识,袁天罡告诉窦轨,其必在梁州、益州大树功业。

窦轨也颇为相信,还向其保证,如果真的发达了,一定不会忘了他的指点。

转眼到了武德初年,窦轨随武德皇帝起兵,因而立有战功,任为益州行台仆射。窦轨不忘旧恩,言出必行,向蜀道使詹俊赤举荐了袁天罡,出任蜀郡火井县县令。

而袁天罡为了报答窦轨,又给了他相了一次面。劝告他少造杀戒以免祸及自身。

窦轨是武将,杀人是本职,对袁天罡的话也没太放在心上,毕竟他已经开国功臣了。

可袁天罡的话,再一次应验了,随着战事越打越顺,窦轨越发的暴戾了,稍有不顺便滥杀无辜,甚至连自己的外甥都不能幸免,他也因此不被撤职召回。

赴京前,窦轨又一次找到了袁天罡,其预言此行必恩典,且任职之地还是益州。之后,窦轨果然又获任益州都督,袁天罡也因此名声大噪。

后来其为武家孩子面相之事,房顺也知道了。从这些情况来看,袁天罡无非是想通过相术,结交权贵,谋取更多的利益,这与其他走仕途的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臣听说,这袁天罡是太宗身边的谋士,颇受太宗皇帝赏识。”

“可没听他做过什么大官,难道是太宗弃用了他?”

不,并没有!这一点,也是武则天正要跟他说的。贞观六年,旧东宫的杜淹、王珪、韦挺被太宗皇帝启用,其三人投桃报李,便向太宗举荐了,言其乃卜相方面的旷古奇才。

太宗在九成宫显德殿召见了袁天罡,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并问他:“古有君平,今朕得卿,他与你相比怎么样?”

而曾经因方正被排挤的袁天罡,此时却巧妙的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

皇帝嘛,总是有征服欲的,尤其是太宗皇帝这样的开国定基之君,不管对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折服于他的脚下。

太宗对袁天罡的臣服很满意,便将其留居长安,以备垂询,自此袁天罡成为太宗的智囊。

“臣工们在背后议论朕,说朕刚愎雄才,残忍好杀,从来不信任何人。”

“可他们哪里知道,历代帝王皆是如此,就算他们口中帝王楷模太宗也是如此。”

是,太宗厚待功臣,但他就真放心那些功臣吗?

尉迟恭吓的裸衣表忠,秦叔宝故辞托病多年,是因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们清楚,太宗一样多疑,为保性命,绝世虎将都得变小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