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运筹97(1 / 2)

同一片夜空下。

强阴县,青牛山。

强阴县虽然隶属雁门郡,但却在雁门郡最北端,平城塞之外。

三年前,吕布从五原败退至雁门,因强阴县地处平城塞之外,就不得不放弃了,他们将强阴县百姓迁入平城,强阴县就此没落。

沉闷而低沉的马蹄声,穿过沟壑纵横的阴山山谷,模糊的夜色无法看清具体有多少人,但听那密集的蹄声,可以判断这是一支人数上千的骑兵。

“府君,这里是青牛山!”

夜色中,有人语气激动道:“去年我们同吕布去草原,走的就是这里,再向南约六十里便是平城塞。”

闻言,跨坐乘风神驹的赵云展目望去,透过朦胧的夜色,一座孤峰在平旷之野拔地而起,直指苍穹,壮丽恢宏。

他不禁想起,去年自己路过此山时,因此山孤丽壮美,由感吟道:孤峰突兀秀无伦,添得北川物新色;倘若仙人能指路,应教举手摘星辰。

而诗中当时所咏,倘若仙人能指路,其实是表达他当时对前往草原的陌生与迷茫,希望能得到上天的眷顾为他指明方向,最后一句中的摘星辰三字,指的自然是斩杀鲜卑大汗。

所幸去年,他真得上天眷顾,兵出草原如愿斩杀鲜卑大汗魁头,搅动草原风云。

而今,他再临此地,他迫切的希望能平灭边患稳固北疆。因为今年已是中平三年(公元186年),距黄巾起义已经过去两年;据历史记载,还有三年醉生梦死的皇帝刘宏就会病逝嘉德殿,那么天下大乱就会拉开序幕。

也就是说,三年之内他必须解决北疆问题,不然根本无暇南顾。

在青牛山稍作休整后,大队继续南下,青牛山距平城塞还有六十里,赵云打算再南行三十里,正好是鲜卑游哨巡逻的最大范围边缘。

他从九阳关出关绕道草原,到现在已是第四日,以行程来算,本来该上午就到达此地,可在路过诸闻泽(今黄旗海)时,又遇上了去年被他和吕布击溃的那支部落,双方一场交锋,白袍军虽胜,却拖延了整整半天时间,错过了他与高顺约定的时间。

现在,平城塞那边什么情况赵云不得而知,担心是必然的,毕竟鲜卑军是白袍军的数倍,且战力强横。

不久后,大队抵达浑水上游,此地距平城塞大约三十余里,赵云下令扎营,洒出一队斥候游戈四野。

“盛之,即刻前往平城塞,争取与孝父取得联系!记住,注意自身安全!”

赵云连忙唤来司马张烈,而今已绕至鲜卑大军后方,当务之急便是与高顺取得联系了解具体战况,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

张烈字盛之。

“诺!”

张烈连忙应命,迅捷地攀上马背向南没入夜色中。张烈,突骑老军斥候出身,勇猛无畏,在多年与鲜卑人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多次单人独骑深入草原打探鲜卑人动向,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并带回重要信息。

赵云这次特意带上张烈,就是因为张烈对草原非常熟悉,此次绕道草原有惊无险,张烈当居首功。

………..

后半夜,张烈带回平城塞的消息,急忙向赵云汇报。

赵云听闻吕布誓死守卫平城塞,一直支撑到白袍军来援,不由得让他对吕布刮目相看。

其实,身为魂穿者的赵云受历史影响,对吕布的印象并不好,然而这次赵云打心里佩服吕布,也许吕布可能如历史评价那般:贪而好利,勇而无谋,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但吕布在民族大义上,却是个真正的英雄。不禁赞道:“吕奉先,不愧其飞将之名!”

在中国历史,第一个有飞将军之称的是西汉李广,李广骁勇善战,匈奴提起李广都非常恐惧,称他为“飞将军”

而吕布也被称为飞将,也就说吕布像李广一样骁勇善战,胡虏都非常害怕他。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吕布,名声是非常好的,是并北人民心中的大英雄。

可历史上的吕布,最终却把用血与泪积累起来的名声毁于一旦,死后落得个:轻狡反复,为利视图的评价。成为三国演义中大名鼎鼎的三姓家奴,何其悲也。

当听到五千兵骑尽没,赵云也变得伤感,这些人都是北疆的脊梁,大汉的基石,他们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边关,用生命筑起了一道血肉长城。

接着,张烈继续汇报高顺接手平城塞后,这几日的战况,听闻飞狐营折损近半,赵云心痛不已,四千飞狐营只剩两千,相当于是打残了。

不过,赵云并没有半点责怪高顺的意思,毕竟鲜卑人数倍于高顺,高顺不仅守住了平城塞,还歼灭了上万胡虏,此乃大功。

赵云喟然叹息道:“若我们早半日到此,平城塞之危解矣!”

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今日赵云若是在鲜卑大军猛攻平城塞时,突然奇袭鲜卑大军后方,猝不及防之下拓跋诘汾安能不败?

可世间之事,没有如果。

如今,多说无益,赵云绕这么远就是作为一支奇兵,而今战机已逝,只得先隐藏起来另寻战机,予以敌人致命一击。

………

第二日,在赵云期待中,拓跋诘汾一反常态的没有对平城塞发起攻击,赵云不禁自问:鲜卑奴莫非发现了我?

随即赵云又否定了这个想法,昨日张烈曾提过,鲜卑游骑主要散布在鲜卑大营与平城塞之间,鲜卑大营后方未见游骑,由此可见,鲜卑人对自己后方是非常放心的。 若是拓跋诘汾真发现了背后有一支敌军,必定派兵来袭,须知猖狂的鲜卑奴可从不惧与汉军野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