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请命(1 / 2)

中洲乾国,中都城乾凌宫,大乾皇帝林应弘今日于西苑接见他的老师兼友人,内阁首辅大臣宋萧。

林应弘登极亲政时已过二十,而宋萧这位内阁,在乾国朝堂几经沉浮,有过年轻气盛的金榜题名的意气风发,有过遍历铜臭、难以独善其身的悲哀沉默,也有过万念俱灰、归乡丁忧时隐约体会到的潇洒解脱。

至隆德年间,也就是林应弘父皇在位时期才重新被启用,任内阁掌吏部、兼皇长子幼师,那时他已古稀之年。

有人说宋家以贫寒之格位,成一代内阁,涉四十余年朝政终成首辅,位极人臣,是乾凌宫圣眷正隆的常青树。

也有人翻开旧账,阅隆德往事,说宋萧几次罢黜都有迹可循,非骨鲠正气而是自作自受,得圣眷不过是行阿谀奉承,最后给他打上一个佞臣的名号。

还有人对比宋萧两朝为官所推政令,从实际影响出发,给他一个褒贬不一的评价。

自万兴元年林应弘拜帝师为首辅,时至今日,六十年朝堂纷争弹指一挥间,宋萧满头青丝早就花白如雪,无论旁人怎样看待他这个人,他对自己、对这片盛世都有了独属自己的认识。

缓步踏入西苑,此处非乾凌宫主殿,可画栋飞檐,龙伏卧榻,古檀木黑中泛紫、深邃古朴,与主殿的辉煌各有千秋。

道炁接天地,阵元养阴阳,有烈日东升,耀于这古朴豪迈的宫阙之上,经千年风霜,不堕一分俗态。

他曾在隆德年间万念俱灰,满腔热血入宫阙却只见混沌,朝堂症结如老树盘根,林裕兴心有余而力不足,宋萧更是深陷其中。大乾每况日下、中兴无望,所以黯然神伤致仕而去。

未曾想隆德帝林裕兴在乾凌宫卧薪尝胆十六年,理派系摄京营兴武备,终一洗朝纲。

等宋萧重回乾凌宫伏阙参见时,两名紫府将军护于身侧,林裕兴止不住咳嗽着、拖着未老却尽显疲态的身体,只是笑着问了他六个字。

前三个是:不错吧?后三个是:后悔吗?

那一日,他以从未有过的心悦诚服,虔诚地叩首、接印绶。

他深知,能有今日成就地位,不是自己比其他人聪明多少,更不是因为自己铮铮铁骨不卑不亢,确是因为圣眷。

乾国的科举在整个诺亚独树一帜,是因为它这种选拔方式中包含了元气阵列的考核。

中洲的符文元气学才是林应弘改革的底气、老祖宗留下最珍贵的宝物,不是因为它可以超凡入圣,而是因为它从根基上,就给偌大帝国统治下的尘黎万民开了一道口——即便是无法引气入体,也可以修学阵法,以阴阳五行相济相生、相剋相灭为基础,布符文阵列引导元气化腐朽为神奇。

和亲眷联袂的党羽之臣不同,他背景清净,又是科举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不光完成引气入体,连皇宫道炁阵的增进都有他一份功劳在内,所以哪怕过往被烙印了污点,至少能看出来他有心、有能力,也愿意去做事。

隆德帝重循吏,只要自己能做事他就用,所以自己回琉璃龙墙前入阁。

万兴元年林应弘拜自己为首辅,也是因为他重循吏,熊熊燃烧的野望之下,需要宋萧这样一个忠诚的帝党冲锋陷阵,来完成他改天换地的理想。

对于宋萧来说就更简单了,他只想在后面的时间里,陪着这位孤注一掷的帝王,看看这个让自己心服口服的中兴之主的嫡长子、自己一把手带大的雄才,他的未来会延伸到哪里。

“老师,坐。”

宋萧面前,林应弘是没什么架子的,他朴实无华地招招手,邀请入座。

晨曦光华渐浓,宋萧也不耽搁,直接就起西北战事情况展开沟通。

“桦丰镇贺总兵上奏,欲领炼气以上修士十人,伪装后深入朝焰国腹地,以兹提前掌握魔潮情况,奏疏已经被五公主扣下了。但兵部尚书郝延霆还有份奏疏,要给贺天增援骑营二万,丹境修士二名,联合西北防线直接反攻朝焰国魔潮,这份被臣扣下了。”

“……啊?”

林应弘怀疑自己听错了,中兴之主的老爹给他留下的班底确实优秀,让他产生一种富人才有的苦恼,当所有人的主观能动性都在阈值以上时,过于激进的理念反而会成为常态,这是盛世延续给乾国带来的绝对自信。

只是经历过高维思想污染的林应弘知道,这不是那么简单。拿外丹民用的案例来说,就算议案在朝堂上被多数通过,也绝对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可以一蹴而就。

乾国固化千年的宗门家族体系垄断了绝大部分资源,灵植灵石修炼场所,这些几乎与蓝星历史上那些乡绅士绅一样,他们对下层的奴役和剥削是经年累月且持续性的,时至今日乾国偏远地区的去贱籍化还不是很理想,大批未能引气入体的凡人签订卖身契给大宗门、家族培养灵植,开采灵石。

这是肉食者的立根之本,不是朝堂说法理有恙,他们就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根刨了的。

他会坚持把政令推行下去,也会快速铺垫完前期的准备,但实行过程中仍然要慎之又慎,否则在诺亚这场大变局中,只能沦落为一个变革失败的前车之鉴。

西北战事正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如果把中都城大部分精力和资源转移至西北战线,胜负和改革推行倒是次要,关键是从朝焰国战事中,目之所及的范围内无法获得与行军支出所能匹配的收益。

朝焰国西侧毗邻苦寒之地的邺洲,本身就资源有限,东国境内的战事一旦打响,仅以复仇入侵的名义,林应弘很难说服自己,让几万将士去未知的魔潮影响区域冒险。

而与之相对的……

“——陛下有考量了吗?”

“嗯,传旨让贺天领五名筑基修士去侦查吧,朕相信他。”

林应弘思考良久,魔潮来势汹汹,就算侥幸险胜,也不能坐视不理,朝焰国境内一片诡异的静默,周边几国还未受波及,各个小心翼翼还师出无名,只有乾国可以用报复侵略的大义出兵,稳妥起见,他最终还是决定用精锐先行调查,并派了几名筑基修士,拉高贺天的心理预期。

“等等老师,你说这小子跟郝尚书会不会串通好了?”

一个开窗一个掀屋顶,最后让林应弘折中,直接把门打开了。

“哈哈,老臣也有类似的感觉,但串通倒不至于,奏疏到五公主手上时,臣刚好被五公主邀请商叙,郝尚书并不知情,估计是他猜到了贺总兵的思路,是默契的配合。”

林应弘抿了抿嘴,郝延霆领兵部前,在南疆和东海岸也是所向睥睨的将官,剿邪教,灭匪帮,平海患,无一不得心应手,如果说他能料到西北战事后贺天这小子的考虑,林应弘是不会感到意外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