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攻击开始!379(1 / 2)

打了一整个白天,秦军的伤亡怎么才三四千人呢?因为那是“有序”下的一种交战,更多的时间是消耗在移动方面,再来是处在第一线的人大概率就是那么多。</p>

一天就伤亡几万、十数万、乃至于更多,要么是出现了大溃败被追杀,不然就是到了热兵器的高效杀人时代了。</p>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场打了几个月,双方加起来伤亡不超过千人的战役,尤其是以西方文明出现这种情况的例子最多。</p>

固然有西方参战兵力少的关系,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的情况。</p>

只有大胜或是大败的情况下,一天之内才会出现极大的伤亡,要不然常规烈度的交战中,伤亡情况真的不会有多么夸张。</p>

所以了,历史上的一场战役才需要打个一年或几年,真要是一天之内伤亡数万,打一年或几年该填进去多少人呢?</p>

当然,特殊情况需要特殊看待,如高梁河车神打一场战役让北宋主力近乎损失一半兵力,苻坚一战打没了百万大军;到了热兵器的一战和二战,几年下来死伤过亿人口。</p>

“对面的秦军还有多少人?”</p>

“约有三万的样子吧?”</p>

“没有精确数据吗?”</p>

“只能目测了。”</p>

怎么目测?不是让秦军聚堆或排队数人头,其实是看炊烟的数量。</p>

毕竟,一口锅造出来的饭够几个人吃,大体上是能够算的出来的。</p>

因此无论是古代或是现代,判断敌军有多少兵力,大体上都是从后勤去进行计算,再得出相关的猜测。</p>

道理太过简单,人活着就肯定需要消耗食物,热兵器时代另外需要弹药的补充。</p>

楼令在用餐,没有做大吃大喝的事情,讲究的就是一个适量。</p>

等一下还要剧烈运动,吃撑了不止影响灵活度,更多的可能是打着打着给吐了。</p>

这个时候,天色还没有放亮。</p>

由于今天要进行大战的关系,晋军比以往提前了两刻钟用餐,他们在吃完之后便会出营列阵。</p>

如果秦军那边重视对晋军的观察,他们在窥探到晋军提前吃饭的情况下,一定能够猜出晋军想要在进行大肆进攻了。</p>

楼令吃东西极快,用餐完毕出了军帐,开始了今天的第一场巡视。</p>

篝火和火盆提供了照明,只是要看光源的远近,好些地方显得比较昏暗。</p>

士兵肯定是在户外用餐,他们不是坐一整排或凑一堆,其实就是各自找个地方蹲或坐在地上。</p>

因为当前时代的规则,战兵的随扈来自自己的家庭,他们吃的东西可能不一样,吃饭却是一定会凑在一起。</p>

到了“士”的级别,好些不在露天位置用餐。</p>

要是个“大夫”的贵族,他们则是一定会在军帐内用餐。</p>

由于各自负责后勤的关系,大家吃什么看自家的能力,明知道今天会进行一场大战,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就会拿出来煮了。</p>

一圈巡视下来,楼令捏着点来到中军大帐。</p>

在楼令过去的时候,晋君寿曼还在用餐,里面的人却是不少。</p>

“中军尉吃过了吗?”晋君寿曼就是随便搭理一句。</p>

“回君上,已经用餐。”楼令停下来行礼。</p>

随后,楼令找了个地方坐下,期间不免要观察军帐内的情况。</p>

已经到来的人,其中就包括栾书与旬庚,他们的案几上并没有食物,不好说是吃完被收拾干净,还是一直干坐着看晋君寿曼吃饭。</p>

作为一国之君的晋君寿曼,他的食物并没有多么丰盛,必要的谷物类主食,几块放在盘里的烤肉,一些时令水果,加上一大盆的肉汤,也就仅此而已。</p>

放在盘里的烤肉看上去很大块,并非是切细碎了的烧烤方式,还能看出最多就是撒了一些盐巴,没有加上其余的调料。</p>

老楼家在进行烧烤的时候,可不是只放盐巴,起码会撒上一些孜然。</p>

“听说川蜀那边就有辣椒?我要不要特地派人去‘商丘’或‘临淄’、‘郢’尝试购买看看呢。”楼令在一片安静的帐内,思绪不免会发散。</p>

为什么不是派人去川蜀寻找或购买?因为当前无论从什么地方去川蜀都很难。</p>

作为当代最大贸易集中点的“商丘”或“临淄”,吸引了很多商贾前去做买卖,商品的种类自然也就更多了。</p>

至于楚国的都城“郢”这座城池,它并非贸易型的城市,只是楚国一直在入侵巴国,有可能缴获到辣椒并摆在市场上出售。</p>

一阵餐具磕碰声将楼令拉回现实。</p>

“诸位。”晋君寿曼刚刚擦拭完嘴上的油迹,很刻意地坐正了身躯,继续往下说道:“今日,寡人将亲临战线,见证你们取得胜利。”</p>

栾书、旬庚、楼令、郤犨等人已经站起来。</p>

“寡人会亲自冲锋,所以……”晋君寿曼话说一半,遭到了截断。</p>

栾书大声说道:“不!君上,你不能亲自冲锋!”</p>

晋君寿曼用更大的声音说道:“如果你们无法保证寡人不会被俘,寡人要你们有什么用?!”</p>

这……,某种意义上来讲,晋君寿曼话说得没有错啊!</p>

只是,晋君寿曼要亲自发起冲锋,不对时机进行抉择的话,是不是一种作死呢?</p>

从晋君寿曼登位到现在,他的能力与品行多少展露了大半,讲实话就不是一个合格君主的作态。</p>

应该有不少人想过,要是晋君寿曼英年早逝多好之类吧?</p>

然而,晋君寿曼可以有很多种死法,独独不能是死在战场,别说是被敌国俘虏了!</p>

旬庚看上去有些慌了,视线一度在楼令身上停了几个呼吸的时间,想来是要楼令去对晋君寿曼进行保护?</p>

倒是栾书看着一点都不慌张,他甚至还能笑得出来,说道:“君上,秦伯并没有亲征,战场上没有您的对手啊。”</p>

在这个讲阶级差距的时代,除了诸侯之外,没有人可以俘虏另一位诸侯。</p>

不是说无法俘虏,只是臣的身份俘虏一国之君,非但不是立下大功,相反会惹来杀身之祸。</p>

什么道理呢?道理太过于简单了。</p>

一旦有作为臣的人去俘虏或杀死诸侯,其余诸侯……,包括本国的国君,他们就会想:“这家伙脑子里就没有君权神圣的观念,今天敢对那位诸侯动手,下一次会不会轮到我了呢!?”</p>

哪怕仅仅是出于对君权神圣的维护,不知道多少位诸侯会想尽办法让敢那么干的人去死。</p>

所以了,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战场之下,敢对诸侯动手的人,他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哪怕一时半会没有被清算,子孙后代也必然要受到牵连,例如被晋景公清算的赵氏。</p> 到了后面,维护某种象征意义的人依旧存在,东汉末年的孙坚得到玉玺,他发誓自己要是得到玉玺就会死于万箭之下。</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