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峰回路转286(2 / 2)

在这一次会面中,潘党的话又多又密,要不是时不时表达一下对楼令的友好态度,或许能够给晋人造成更大的心理打击?

那是因为晋人到来之后,吴国的双重表现都比较不堪,一来没有礼遇晋国使节团,再来是在战场上有些拉垮。

因为吴人的双重表现,无疑是会让晋国使节团的众人对吴国评价不高,甚至会是持负面的评价。

毕竟,晋国想利用吴国不是靠一张嘴去忽悠,有意愿实打实地帮助吴国,甚至还愿意从各方各面来扶持吴国。

到目前为止,吴国君臣的表现确实是负分数,给予晋国使节团众人对于任务不再热切了。

一直到临近傍晚,潘党才带着一众楚人离开。

尽管事先没有进行准备,郤至还是赠送了潘党一些回礼,其中包括给子反的礼物。

“楚人越是不想我们做成,我更愿意去做。”郤至回到营帐,对众人说了这么一句话。

重新出现的刑巫臣没有藏住喜色,语速极快地说道:“吴君多次表示想见一见世子。”

郤至看向楼令,问道:“继续观战,或许去‘梅里’?”

楼令知道郤至需要一个台阶,便说道:“楚人已经猜到我们南下的目标,他们一定会做点什么。另外,战况对吴国不利,吴国君臣但凡不发昏,该求我们了。”

这就不是郤至眼巴巴地要去见吴君寿梦,要去“梅里”那边给吴国君臣一个求晋人的机会才对。

要说谁因为郤至的改变而最高兴,肯定是刑巫臣了。

在那之前,刑巫臣有点像是夹气包,光两头讨好与不受待见。

好不容易情况有点好转,尽管是以吴军与楚军对战失利开局,起码郤至的态度出现了改变,一定要让刑巫臣抓住机会了。

他们在当夜收拾好该收拾的东西,隔天一大清晨就拔营离开。

晋人在往“梅里”的路上,离“鸠兹”越近,楚军的数量就越多,非常恶搞的事情是再次碰上潘党,对方询问要不要派出舟船帮忙。

如果是走水路,花大概一天就能够抵达“梅里”边上的河段。

走陆路?他们来时花了七八天,没有了吴人向导,徒增危险性不说,耗费的时间肯定要更久一些。

郤至当然是拒绝了潘党的“好意”了。

等潘党离去大概两个时辰之后,有吴人追上了晋人的队伍。

没有记错的话,楼令记得来的吴人叫姑苏容?

姑苏容问晋人的去处,同时拐弯抹角打听楚人来晋人这边做什么。

即便是吴国的公子来问,不会有晋人给予答案,何况是一个连封地都没有的贵族?

郤至特地派人带姑苏容去看看楚人赠送的物资,用这种行动表示:我们跟楚人是敌人,作为敌人的楚人却比你们表现得更加有礼貌。

姑苏容有什么想法不得而知,在他离开之后,又是过去两个时辰,公子余眛冒险追了上来。

楚国可不会因为余眛是公子的身份,碰上了就不会去抓。他们没有这种默契,也不需要尊重什么交战规则。

所以,公子余眛穿梭在战场,真的是冒着风险。

“恰好要赶回‘梅里’去,与诸位一同?”公子余眛说道。

郤至保持安静。

楼令也没有什么反应。

刑巫臣只好站出来,既不答应下来,也不进行驱赶,用一边赶路一边聊天的方式,默认了公子余眛等人与己方搭伙的事实。

在前往“梅里”的路途中,非必要的情况下,郤至不与公子余眛进行交流,连带楼令也开始对公子余眛表现得比较冷淡。

说白了,作为使节团的正副使,郤至和楼令到了展露晋国态度的时刻,私人感官或交情之类该放到一边了。

如同上次那般,晋人约是对吴人表现得冷淡,吴人大有主动凑上来的劲头,不是有刑巫臣在中间充当气氛组的话,一定要造成很多尴尬场面了。

在十一天之后,郤至、楼令等人再一次来到“梅里”城外,他们这一次不打算入城了。

同时也是在那十一天当中,楚军与吴军已经进行了几次交战,大体上就是吴军一再失利,先行西进的水陆两支部队无法与“鸠兹”守军形成联动,并且西进的陆军状况越来越糟糕。

不知道身在“梅里”的吴君寿梦有没有得知战况,暂时对返回“梅里”城外的晋人没有做出什么反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