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书院小节(礼,乐)43(1 / 2)

上午时分。

通常情况下,天气并不显得炎热。

所以郑礼才将需要在室外的射与御两门课程,安排在这一时分。

这两门课程结束,往往就代表时间来到中午。

弟子们一听郑礼宣布课程结束,便急匆匆赶往食堂。

在郑礼的言传身教下,他们排成一列,并不拥挤打闹。

安静的等候厨娘为他们递上中午的伙食。

今日的伙食还算不错,两块面包搭配婴儿拳头大小熏肉,和一颗此季节独有的水果。

这并不寒酸。

要知道寻常家庭大半时候只能啃着坚硬的黑面包,就着清水艰难吞入肚。

甚至较为困难的家庭,连黑面包都没有。

他们只能就着麦麸,草草和野菜混成一锅,借此勉强为生。

从食堂捎上一块面包,郑礼边啃边走入书院书房。

乐是郑礼最为头痛的课程。

这一门课程并不仅仅包含朗诵诗歌,学会舞蹈,学习乐器等。

在郑礼看来,这一门课程很重要,甚至不亚于礼和书。

它是人类对于美的认知,是对于文明文化的解读。

欣赏美,创造美,延续美。

文明独有的印记,就会潜藏在民族的血脉深处,化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乐”也是区分智慧生灵与野兽的途径。

因此,郑礼明白这门课的重要性。

可问题是,他确实听过很多歌,也能分辨出一些歌曲的是好好坏。

但让他制作乐器,学习舞蹈,挥墨作画可就有点难为他。

可没办法,谁让他是老师呢。

郑礼只能托人前往三猪镇,购买一批常见乐器的同时,也请教路过的吟游诗人唱歌和朗诵的技法。

由他亲自学习,随后教授给弟子们。

不是他不想请专业老师前来授课,而是花费真的承担不住。

在这方世界,知识是很宝贵的产物。

通常是作为大商人和贵族的所有物,并不属于最底层的平民和奴隶。

也没有贤者试图做出改变,让学识流通自下层社会。

这里讲究的是王侯将相真有种乎。

并且,费伦并不是很平和的世界,战乱频发,怪物游走在荒野。

想要知识繁盛发展,而恰恰需要和平的世界。

而且也没有一道主流思潮,尝试将知识的扩散作为学派的首要义务,扛起学下于野的重担。

所以长久以来,费伦都没有大规模的学术下移,最多也就只有好心的学者,收下廖廖几名平民弟子,让学识短暂的流通至下层。

专业的舞蹈老师,礼仪老师也如上述,是专门为贵族服务的产业,属于单人辅导。

即使如此,他的一个阶段课程,消耗的也不是一枚两枚龙金,最少也需要5枚。

郑礼有27名弟子,日后会有更多。

习惯服务于贵族,出入奢华场所,做惯单人辅导的专业老师,想要说服他们减少龙金,同时辅导27名弟子上课,估计郑礼会被骂的狗血淋头。

这也就导致郑礼只能亲力亲为。

从抽屉里翻出手风琴,郑礼对着乐谱,嘴中哼唱着诗歌。

他唱的并不算很动听。

但郑礼依旧尝试着,在他的心中,不能因为自己的缘故,导致弟子们缺失一门本不该缺少的课程。

既然只能自己做,那就再难也得学会。

或许并不像专业的老师那般悦耳,可他已然拼全力。

每次“乐”这一门课程将要开始时,他就会走入书房,趁着这段时间,再多练习几遍,争取在弟子们眼前,以最好的状态为他们授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