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开口说话了(1 / 2)

东城区,南锣鼓巷,福祥胡同。

明朝这儿属昭回靖恭坊,称福祥寺街,因胡同内有一座福祥寺而得名。

当然现在福祥寺已经不行了,虽然还剩下几间残破大殿,但已经变成厂房和杂院了。

而夏天他们家住的,是夏天爷爷留下的小院子,就在这附近。

夏天出生后,燕京就没有私人房屋,都充公归房管局了。

不过虽然名义上属于国家了,但还分给了三口人住。

本来在今年春,夏爸的单位首都钢铁厂要分房,还是新建家属楼。

虽然是板式的赫鲁晓夫楼,那也是有供水,有卫生间,有供暖的新楼房啊!

但最终因为夏天的原因,他们一家三口没有搬进燕钢的员工家属楼。

因为那个时候夏天正好比较清醒~

家属楼在石景山区杨庄大街——开玩笑!那虽然离首钢近,但都出五环了!

现在这小院可是一环(内环)皇城根下,城门楼旁的独门独院啊!站自家墙头上就能看到故宫角楼!

虽然现在只剩下两间正房和一个用旧砖和泥坯自己搭的仓房,但整个院子也将近四百平呢!

所以在父母讨论是不是要搬去楼上的时候,夏天直接抱住柱子不撒手,一抱就是四个多小时。

后来两口子猜:可能是儿子不想走?

两人:“不搬了!不搬了!咱们不搬家了!”

于是夏天松开了。

夏爸夏妈明白了,难得儿子明确的表达了对某件事的态度,喜出望外,遂放弃了搬家的打算。

当时两人乐的都掉眼泪了:我儿子能听懂话!我儿夏天,不是傻子!

……

7月,烈日炎炎。

夏天在家里往纸上涂涂画画,颇有一种当初在楼梯间墙壁上发粪图墙的意思。

这几年他也慢慢的找到了一些让自己心内平静的办法,比如看书、画画、听音乐之类的。

总之,陶冶情操吧。

此时,家里那老式的手摇上劲的唱片机就放着《乡村骑士》。

之前说了,唱片机是夏爸厚着脸皮从部队老领导那里为夏天要来的。

这几年夏爸还收集了不少唱片。

虽然一般人家还真弄不来这玩意,甚至说接触不到。但其实国内还是有产黑胶唱片的。

1951年,公私合营的魔都唱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厂址就设在魔都徐家汇——原百代唱片公司旧址,生产、制作“红唱片”为其特色。

1968年,敬爱的总理批示建立燕京和成都两家唱片厂。所以燕京本地就产唱片,毕竟是首都。

夏妈骑着自行车从单位回来,虽然还没到下班的时候,但是今天有事——夏天的校长要找家长谈一谈。

顶着太阳蹬自行车,还能听到附近学校的广播喇叭中,正在播放着歌曲《我爱燕京民安门》。

夏妈打开大门锁,把车子推进院里——怕夏天跑出去。

其实关不住,毕竟这孩子属歇了虎子的,上墙就跟喝水一样简单。

进了屋,没来得及抹一把汗,夏妈先去看儿子。

看到房间里儿子在看书、听音乐,她算是放下了心,但随即又是淡淡的心疼。

她知道儿子的小学校长找家长想要说什么。

9岁的孩子,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甚至没有出过一声……夏天是不一样的,各方面都不一样。

在身体方面,他就像是那些古代的传说人物。

比如天生神力,这两年随着夏天长大,这力气是越发的吓人了。

去年冬天,夏爸推一倒骑驴的蜂窝煤回来,卡在大门门槛子上了。

这边刚去叫邻居帮忙,一转头已经被夏天给拽进院里了。

而且夏天的反应和速度都快的不像话,比如说眨眼上房~

基本上你还没反应过来,他都消失在房顶了。

还有一次,夏妈一回身把桌上饭碗碰掉了,正在吃饭的夏天一只手直接半空抄起……然后过了好几秒钟才扭头看一眼手里的碗,有点懵!

夏天:这碗怎么在我手里?!

夏爸夏妈极力的隐瞒这种异常,毕竟儿子被人当成傻子已经是异类了,如果再表现出这种异常,那真是不太妥了。

但有些东西是瞒不住的。

比如说发育问题!

今年夏天9岁,然而谁看上去都得以为是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了。

长得太快,太着急了些!

去年,夏爸带他去姜大夫那复诊。

在得知了夏天他8岁的时候,其他看病的人都惊了:这踏马8岁?

夏爸:没人信,我都不信!三岁跟他妈一样高,五岁就跟我一样高,八岁就这样了!(申遗~)

比其他同龄孩子高一头多的体格子,实在是不好藏。

而长得快和天生神力的代价就是饭量。

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夏天那更是个中翘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