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刀兵齐举掩关去,羽扇轻挥黄沙埋(1 / 2)

乌孙国占据通商要道,人民富庶。在道门西域旁系的挑拨下,乌孙国北面的月氏与东面的西突厥早已对其垂涎欲滴。乌孙国不过几万户人,却有一支精兵“赤云军”,人数不过一千,但却都是利用通商便利招募的昆仑奴组成。军士皆悍不畏死,力大如牛。除此之外乌孙国有精绝、楼兰为同盟。虽然西突厥、月氏实力强大,却谁都不愿意先触这个霉头。

“大胤王朝”治下,乌孙、精绝、楼兰等国本归于“西庭行省”管理,但因为道门“无为”的治国思想,“西庭行省”已经成为了摆设。乌孙、精绝、楼兰三国相邻,且都是信仰佛门的小国,未免他人觊觎,早早就结成了同盟。

道门虽在政事上疏于管理,但在教宗上管理极为细致。玉清真人坐镇昆仑山管理西域;“北庭行省”的上清真人作镇长白山管理北疆;“大胤国师”太清真人坐镇神都管理神州中原。这些年是西北两大行省渐渐都开始分崩离析,不少邦国却都转换成了道门信仰。神州因为儒门根深蒂固,难以灭教,但在太清真人蚕食下却有衰败的趋势。

赵清月一行在赤谷城歇息三日,正准备随商队返回玉门。众人行至城东门,却眼睁睁见城门关闭了。只听得有人不断在喊“城中戒严,今日不得出城”。无奈之下,众人又只得退回客栈。赵清月觉得蹊跷,便让姬轻水与李睿偷偷出城打听消息。

是夜,夜空明朗,姬轻水与李睿一前一后翻出城墙,向东一路打探。两人行出十里便见有火光,于是两人偷偷摸了过去,发现是座营寨。

姬李二人绕过营寨找到了一处巨岩,姬轻水爬了上去观察情况,李睿在下面放哨。姬轻水看过营寨大小,便知不过是千人的兵马所扎,但看旗号却非白日城中所见。

李睿也是第一次探营,背靠着巨石,因为紧张,他的衣衫已被汗水浸湿。他小声朝巨石上面说道:“这营地不是乌孙军的,进攻方这么少的部队居然也敢离城十里扎营?”

姬轻水说道:“兵法有言: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待我记下这旗号阵势,你帮我留意好周围。”

不到半刻,姬轻水滑了下来说道:“我看这个营寨不简单,似乎是座空营。”

李睿说道:“怎么可能,如此多哨兵怎么会是空营?”

姬轻水说道:“你这胖子可知‘点灶法’?”

李睿说道:“师尊说过,好像是数灶台来测算对方军队数量。”

姬轻水冷道:“这下面没有灶!”

话音刚落,只听得喊杀声起,营寨外突然亮起数百火把,看旗号便知是乌孙军。

“我们快走,乌孙军中计了!迟了我怕我们也落在敌人的包围圈里。”姬轻水拉起李睿便跑。二人跑回赤谷城,赤谷城城墙上的士兵也是严阵以待。他们偷偷潜上一座废弃的烽火台,通过城垛偷偷瞄着城外。过了一个时辰,乌孙军竟然一个士兵都没能跑回来。

西域的夜晚冷得出奇,姬轻水抱着双手哆嗦着,眼睛却紧紧盯着城外。李睿解下自己的袍子给她披上,劝道:“既是大军来犯,我等必然出不了城了,再看下去也是无用。不如我们先回城通报夫子。”

姬轻水说道:“我看此事不简单,来犯者取了乌孙军先锋却不攻城,太奇怪了。”

李睿不解的问道:“为何这么说?”

姬轻水将袍子拉开,让李睿和她蹲在一起,两人一起披着袍子。

“乌孙国兵少,赤谷城也不大,六千人便能围住出入要道。我看刚才那埋伏的阵势,对方伏兵何止千人。即便他们当下强行攻城,也有胜算。我再观察一下,看对方有何图谋。”姬轻水说道。

李睿心知姬轻水跟随慕容白学习军略多年,便不再作声。

又过了一个时辰,见得有约莫两千人的军队,在城外亮起火把扎营,一看旗号和刚才那座空营别无二致。姬轻水这才拉上李睿潜回城中。两人将情况报给赵清月、洛冰后,才确定来犯军队是月氏国。

这支军队的领军将军叫李孑冒,过去曾在“西庭行省”任过职,因平定月氏国内乱,维护了西域安定,大胤皇帝赐汉姓“李”。此人善于用兵,更善于攻心。当年他平定月氏内乱时,最善以少胜多,虚实相应。这次出兵乌孙,他先在城外空营诱敌,然后又以区区两千人围城,乌孙因先锋军败,竟然不敢用兵反击。直到深夜,乌孙派了人去精绝、楼兰求援,摆出了一副守城的姿态。

姬轻水与陈平相商后,认为李孑冒必定是想引诱精绝、楼兰前来解围,半道再给与伏击。赵清月因此发愁,就算因为他们是“上国”商队,乌孙、月氏都不予刁难,但如果陷入围城战,且不论归期被耽搁,紫鸢身份也容易暴露。

第二日众人在客栈商量了一整天,也没发现如何脱出重围的办法。紫鸢攥着准备送给慕容白的玉佩,不断的摩挲,手心都搓出了汗。她很着急,时不时地去看看陈平绘制的地形图。半响,终于有一个冷冷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不如我们不考虑如何逃走的问题,我们想办法帮乌孙退敌。”

说话的是姬轻水。

陈平笑道:“你这么想倒是不错。但我们毕竟不是乌孙国人,对方也不会相信我们。总不能我们冲锋陷阵把月氏军杀退吧?”

姬轻水说道:“如果我们能随便杀出去,还商量个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