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多疑的皇帝!31(1 / 2)

崇祯皇帝满怀期待地等待着牛县之战的最大功臣林童奉诏入京,但十几天的焦急等待后,得到的却是林童因病无法进京的消息。皇帝愤怒至极,对传信的钦差使者怒打二十大板,并连降三级,使者深感委屈,此事与他何干,却无辜受罚。

然而,朝廷中的众位谋臣却松了一口气。朝堂内党争激烈,林童的进京无疑将加剧这种斗争。无论是他加入哪个党派,都会成为该党派的助力,但也将成为其他党派的眼中钉。因此,他们宁愿林童不在眼前,也不愿他成为任何一方势力的助力。

面对林童的“生病”,崇祯皇帝也是无可奈何。他无法强行将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县令押解进京,毕竟林童所做的,是几十年来朝堂中文官武将都未能做到的事情——击溃匈奴铁骑,打破了匈奴不败的神话。这样的功绩,让皇帝也无法轻易动怒。

崇祯皇帝在焦急地等待林童入京的消息中,渐渐感到了失望。他原本期待着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县令能够为他所用,但林童的谨慎和顾虑让他选择称病避世,这一决定让皇帝愤怒不已,对传信的钦差使者大发雷霆。然而,朝廷中的众位谋臣却因此松了一口气,他们深知林童的加入只会加剧朝堂内的党争,他的缺席反而为各方势力留下了一丝喘息的空间。

就在此时,东北方向的咸宁关传来了紧急战报。匈奴数十万铁骑在胡邪单于的率领下,绕过祁连山和阴山,对远在辽东的咸宁关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咸宁关守将杨玉前虽然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面临城破的威胁。他紧急上奏,请求皇帝派遣重兵支援,这一消息让原本就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再也坐不住了。他深知咸宁关的重要性,一旦失守,后果将不堪设想。

崇祯皇帝紧急召集了军机处的要员,他们纷纷赶往御书房,气氛凝重而紧张。武英殿大学士钱中、文渊阁大学士曹喆、左仆射黄沾、右仆射蒋铎及皇极殿大学士赵庭方等人,无一不是朝廷中的重臣,此刻却都面带忧色,静待皇帝的决策。

崇祯皇帝坐在龙书案前,手里紧握着一份来自咸宁关守将的紧急奏疏。他脸上虽然努力维持着云淡风轻的表情,但眼中却闪烁着焦急与愤怒。随着内阁成员的到来,他轻轻挥手,示意众人入座。

然而,在皇帝面前,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却显得小心翼翼,他们不敢随意落座,只敢稍稍挪动屁股,搭着椅子边缘坐下。皇帝的威严与此刻的紧张气氛,让他们感到无法放松。

崇祯皇帝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展开奏疏,将匈奴进犯咸宁关的严峻形势详细道来。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打在众臣的心头。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危的严峻考验。

御书房之内,空气仿佛凝固。崇祯皇帝站在龙书案前,眉宇间透露着深深的忧虑。他环顾四周,见众人皆低头不语,心中更是焦躁。

“如今的形势,想必各位都已心知肚明。”崇祯皇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胡邪可汗刚刚在牛县吃了败仗,却突然率大军出现在咸宁关,这其中必有蹊跷。更何况,他们刚刚损失了五万铁骑,竟还有余力绕过阴山和祁连山,进攻千里之外我辽东重地,这意图何在?”

大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的心跳声仿佛都清晰可闻。崇祯皇帝的脸色愈发阴沉,他怒喝道:“国家危难之际,你们身为内阁大学士,竟无一人能为我分忧解难?要你们何用?不如都致仕回乡,省的在这里占着茅坑不拉屎!”

皇帝的话如同重锤击打在众人的心上,他们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就在这时,左仆射黄沾站了出来,他躬身施礼,缓缓开口:“皇上息怒,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崇祯皇帝瞥了他一眼,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

左仆射黄沾深吸一口气起身,向陛下禀告道:“陛下,胡邪之残余在西北边境的牛县,不久前刚遭败绩,损失了将近五分之一的兵力。

按常理,胡邪可汗应早早回草原休养生息,但他却选择绕过北方边境,直取辽东,臣心中疑虑重重,定有隐情未明。”

顿了顿,黄沾继续说道:“此外,燕王千岁镇守北方三州,不到一旬之间,三州大部已失守,这其中也定有蹊跷。至于牛县县令林童,终究只是普通人,且牛县兵力薄弱,又有数十万三州流民涌入,压力山大,如此小县,何以能抵御胡邪残余的几十万大军?”

“陛下,臣斗胆猜测,这燕王千岁与牛县的县令林童,以及胡邪单于之间,或许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是否可以理解为,燕王千岁主动将三州其他地方献于胡邪,而林童县令也承诺了某些好处,这才使得胡邪单于放弃进攻牛县,转而进攻辽东?这一切,或许只是双方联手演出的一场大戏,而那位所谓的大胜,不过是这场双簧中的点缀,为了让朝廷放松警惕的托词,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只是胡邪可汗的苦肉计,实际上根本没有损失那么严重?”

“大胆!狗奴才,竟敢诽谤我七皇叔燕王的忠诚

黄沾你有几个脑袋,可以砍?”

崇祯皇帝大怒,拍案而起训斥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