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寄生者(1 / 2)

王昌明此刻的脸色有点苍白,斜倚在一旁的树上,不停的吸着凉气。我处理好伤口之后,也开始思索之前的事。对板甲鬣蜥还是低估了,本想着在基地的机房里是靠着偷袭才让队员惨死,但今天看来板甲鬣蜥的正面攻击力也大得惊人。

钱穆云和Shirley给板甲鬣蜥做了检查,发现之前王昌明的一梭子子弹只是打穿了它的背部肌肉,并没有对它造成实质性损伤,这才伪装被击毙暗中打了一次埋伏。不过这样我们就真的比较难办了,板甲鬣蜥有水生的特征,看这架势是个全地形选手。在机房里的那只板甲鬣蜥是从一个半封闭的水循环系统里进来的。那个地方和一条河流相通,水池口的钢丝网被板甲鬣蜥硬生生咬穿。虽然鬣蜥的咬合力不是很强,但是其爪子和牙齿的锋利度可不是开玩笑的。

我叹了口气,盘点一下目前遇到的可怖生物,粗略一算就有十来种,前路不会很顺畅的。

收拾完队友的遗体并做了标记传回基地,我们又继续向前。往前走,地上全是大大小小凌乱的碎石,远方高耸的山脊线开始清晰了起来,坡度和海拔也开始不断抬升,周围的树木也开始高大密集,从灌木丛开始向乔木林过渡。

最后在附近一处高大的石头附近扎下了营寨。

这种地方一旦暴雨比较容易形成洪水,一般情况下要找树木比较高大而且密集的地方。如果说这周围容易形成山洪,植被一般不会过分高大,植被也比较稀疏。

不过我们这里的树有些过于的密集,这给我们守夜带来了麻烦。不过我和Molly四处转了一圈,也再也没发现这周围有更好的地点了。这周围除了树木石头就是山崖,但在山崖下扎营估计会被落石砸成肉泥。

这时候天色尚早,简单吃完了午饭,除了我们几个伤员之外,其他人都出去探查了起来。

我和王昌明坐在一个帐篷里,在那里插科打诨。

“我真的是太喇忽了,都没仔细看。”王昌明有些懊恼,扶着自己的肩膀说到。

我哈哈一笑说道:“这种事儿很多人都没见过,主要是也没想到这玩意儿会使诈啊。”

之后又聊了一些关于板甲鬣蜥的事,很快就扯到了别的话题。王昌明这个人很热闹,故事也多,聊起天来是一把好手。我都有点惋惜,这家伙如果去德云社说相声,不也是能大红大紫?

又聊了一会,可能是失血过多,王昌明开始有了一些困意。见此,我便走出了帐篷,出去透透风。

不过我出来的时候却没发现Molly和C组剩下人的影子,转了一圈之后边去问了钱穆云。

“你们俩聊天的时候Molly和C组向前探索,在中央山脉第二峰的半山腰上发现了一个溶洞,当时你不在就给我说了一下,先去做初步的探索了。”钱穆云抱着水杯对我说道。

以Molly的实力,我自然不担心。但洞穴环境之下的科考和探险难度非常大,有些溶洞看着洞口很小但是里面能绵延十几公里。我记得在国内就有这样的例子,宜兴市山区竹海里,就有不少溶洞,据说有一些直接通道了皖南的山区里,相当的离谱。加之溶洞特有的成因,这就让洞穴探险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就那格鲁吉亚洞穴为例,这溶洞的深度现在已经超过两千米,但是随着探索的深度加深,其洞穴长度还在加深。仅此一例也可以看出洞穴探险的特点。目前这个洞穴,鬼知道它有多深,说不定在中央山脉上直接形成了一套复杂的洞穴体系,走死了也未必出得去。

Molly不是鲁莽的人,估计是先去做个基础探查了。

我伸了伸懒腰,胳膊上的伤口还是蛮疼的,这让我很不舒服。不知道洞穴里会有什么要命的东西,但估计会以虫子节肢动物之类的,但如果体型巨大,一只蜘蛛也是相当恐怖的。

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时间过得很慢,但在这里太阳落山还是很早的,不消一会天就黑了下来。Molly还是没有回来,不过告诉我们她已经出了洞穴,由于天色昏暗,就直接在山腰处扎营了。

Molly不在,我安排完守夜之后就回帐篷休息了。不过好再是这一夜平安无事,第二天早上起来也是神清气爽。

等到吃完了早饭,这才发现朴向凌没有出现。这个思密达一般起的都很早,即使是有守夜也会第一个起床。但是今天好像有点不太对劲。问了同帐篷的井上田峰,才知道朴向凌今天早上不太舒服,有些肚子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