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沼泽章鱼(1 / 2)

离开了43期科考队驻地,继续向沼泽深处进发。

越往里走,水边的越来越深。到后面开始出现了一些巨石横陈其中,嶙峋突兀的立在水潭中央。不过好在榕树的气根依旧盘绕在一起。贝林斯基说,这沼泽里面有点像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而榕树就盘踞在沼泽底部的凸起处。

这样一来,有了深水区域,就难免会出现一些难搞的角色。这沼泽又与大海相连,牛鲨这样的猎食动物也还是要提防的。另外,这种沼泽的浑水比较适合鳄鱼生存。再加之我们一路走来,还是有不少的大型动物,食物来源也相对充足,这又是一大威胁。

不过随着水越来越深,碰到大型陆生动物的可能性倒是越来越低,注意水下的威胁就好。如此,相较于之前,我们反而轻松了一些,一路上也有些时候彼此打趣。不过沼泽愈往深处走,这周围的环境也愈发深邃。榕树通过气根和藤蔓相互缠绕,在远方隐隐勾勒出一道屏障。光线有些昏暗,周围不时有光线从树冠的缝隙间穿过,形成了一道道光柱。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这里似乎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我四处转了一圈,并没有什么可以落脚的地方。不过在中间倒是有一颗巨大的石头,上面也相当平整,作为营地比较合适。我看向Molly,对了个眼神,我就开始想办法往石头上爬。

这个位置有一些尴尬,我试了几次,顺着一处藤蔓爬了上去。不过奇怪的是,我倒是没出现过敏反应,看来这个也是分人的。简单做几个滑索,通行并无大碍,陆陆续续又上来几个人完善了一下,小小的建议营地就搭建完毕。

晚上,用着防风炉做了些吃食,开始简单整理一些样本。这里插一句,到现在进入沼泽四天有余,我也只是挑了一些有意思的记录下来,其他的过程一概全免。这几天收集的水文、生物、地质样本相当丰富,极有必要先进行梳理。梳理的过程很枯燥,但也是必要的过程。等到理出个头绪的时候,已经到了半下午。

这个时候天色有些昏暗,我和王寰收拾好材料,坐在石头旁边闲聊。聊来聊去也无非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事,不过我们如果之后再走不出沼泽,我们的样本可能就要完蛋了。

生物样本储存是在一个液氮冷冻管里,像个火箭筒似的扛在身上。之后为了方便,在岛上使用的规格和大小已经相当轻便了,保存一个多星期还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使用的相当频繁,这个时间就要大大折扣。以前在阿拉斯加采集王鲑样本,真就扛着这种大家伙在荒山野岭里跑了一个星期,回来以后腰疼,我对背储存罐这种东西是相当抗拒的。不过这次人多势众,轮流背倒也说得过去。

聊着聊着就扯远了,也是满头大汗。我蹲下来想着拘点水洗把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