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B区驻地(1 / 2)

第二天早上,又把昨天整理的资料浏览了一遍。那只虫子最终发现是在猎鸮的食道下方一种管道中,构成了一种寄生关系。而那个管道,则更像是一种由于虫子寄生而产生的一种病变,从而产生的一种结缔组织管道,供虫子栖居。而寄生者则是依靠头部的口器伸入食道,从而取食。

后来发现,这虫子并非虫子,而是节肢动物,与蚰蜒的关系更近一些(当时主要认为这玩意儿跟蚰蜒更像,故而由此判断,但后面又有新的研究,但名字叫习惯了也改不过来),虽然和正经八百的蚰蜒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其大小、体长、全身的节数与蚰蜒相同,还是姑且叫他什么什么蚰蜒吧。最后商量,暂定名为渡口蚰蜒。

斯维尔德诺夫算是以后再也不敢碰猎鸮了,真的不敢想象在这种虫子遍地的地方是怎么活下来的。后期又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和枪械训练。由于我和Molly曾在部队服役,而Molly更在阿富汗战场战斗过,我们俩反而更加注重于行政工作和后期的科考路线选择,我们还是决定走上一期科考队走过的路线,一则相对熟悉,二则看看能不能找到上一期科考队失踪的原因或一些线索。

一个星期之后,一切准备妥当。现有我和Molly所在的A组,现行前往B区,而后B组前往汇合,开展后期的科考工作。

又选取了各自的器械装备,第二天乘坐直升机前往B区。

第二天早上在停机坪集合,一组六人登机,前往了B区。直升机飞过两岛之间的海湾,看着碧蓝海水下色彩斑斓的珊瑚礁,伴着我们直升机后面跟随的一群海鸥,有一种观光的感觉。直升机停在海岸的沙滩上,旋翼搅起的巨大狂沙吹得我睁不开眼睛。我带上护目镜,跳下飞机。

沙子很软,但骚动也很明显。从刚才直升机降落开始,这沙子里就有不少东西四处乱跑。体型最大的是一种节肢动物,有点类似于海蟑螂,跑的极快。还有就是一些体型较大的沙蚕。

虽然有所干扰,但现在是退潮期,我们就在海岸边搜寻了起来。这感觉有点像赶海,但感觉很不好。在沙子里找到了不少螺类和缩在角落里的章鱼。

A组学动物生物学的只有我和王寰,Molly学地质,一旁的一个俄罗斯人叫贝林斯基,学的也是地质;另一个美国人叫Ryan,和那个叫井上田峰的日本人,学的是植物学。在沙滩上找东西的时候,他们四个站在一旁,反而有些无所事事。

这沙滩上的生物含量还是相当丰富的,收集一阵之后,我们便往丛林深处进发。

愈往深处走,这原始森林的的样貌呈现无疑。

高挺的乔木遮蔽了天空,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林窗,是不是有细碎的阳光从其中穿透而下,脚下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异常的松软。灌木葱茏,藤蔓缠绕,无数的苔藓顺着树干攀援而上,但离奇的是,所有的苔藓色彩斑斓,而非统一的绿色;旁边的花木,从一株之上生出了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花朵,妖艳异常。

种种不同的奇特表象,让我感觉有点忧虑。

井上田峰也有同样的感觉,走了一段路之后,他凑上前跟我和Molly说道:“这里的植物不太对劲,我觉得还是以安全为主,尽量不去碰那些不太认识的植物,以防万一。”

我道:“动物也是一样的。B区和A岛的差异极大,我之前的经验可能并非有用。”

小队里面有些沉默,后面的几个小时全部在赶路的途中。道路崎岖,横倒的树木和突出的根系让行进更加的困难。背着这么重的装备前行,又要避开无数的困难,一行人早已疲惫不堪。等到小队到达B区的临时驻地时,全部坐倒了一片。

我扶着膝盖,看着眼前的驻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