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返岛屿(1 / 1)

直升机的旋翼在空中疯狂的旋转。

我坐在机舱里,静静地望向窗外急骤的暴雨和怒卷的海涛。

想象十几年前,那次来的时候,也是这般的暴雨倾盆吧?真的记不清了。窗外,隐隐可见的岛屿和近处宛若刀削斧劈一般峻耸的岩壁——澄碧的海浪此刻已经墨绿如碧,掀起狂澜撞击在陡崖之上,瞬间碎成千万颗珍珠,复又归于海中。远方岛屿之上浓郁的树冠,与天空中化不开的稠云连成了一片,向远方的天际蔓延开去。

这支科考队,大部分还是我认识的熟人,彼此分外的熟悉,也少了许多掣肘。老搭档Molly坐在对面,依然毫无争议的是队长,双手环抱,清冷的望向窗外。旁边的王寰早因为晃动不止的机舱而狂吐不止;而坐在旁边的几人,大多脸色惨白,不安的看着窗外,坐在摇摇晃晃的直升机里,估计也是心绪不宁。想当初来这里的时候,我也是这般模样,被坐在我旁边的老科考嘲笑了一番。想及此处,我不由得一笑。心说这年龄大了,看待事物和事情的角度和心境果然大不相同。当初我还憋着一肚子气,说以后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嘲笑别人,可现在已然没有了这样的心情。

这座岛,位于太平洋深处,具体名称不可考,若非一次意外的坠机搜救,也许他就真的隐没在大洋深处而无人知晓了。也是那次营救,才惊愕的发现这座岛屿的不同寻常,也正是如此SEO(科学探索组织)才让我和Molly参与进来,然而那次科考却成了噩梦,几乎百分之八十的人员伤亡率,不得不让我们重视起来。然而奇怪的是,之后的十几年,这里的科考进度慢的吓人:全岛由两座岛屿构成,划分为了ABCD四个区域,其中较小的那座划定为A区,而这十几年间,居然只探索完了A区和B区的极小部分,并且带有着极其恐怖的伤亡率。也许是有鉴于此,组织上才又让我和Molly再度带队前往这里。

十几年前那一次科考对我的印象太深了,十几个人的小队登岛五天后就死了八个人,也正是那次之后,SEO才强制性要求只要上岛科考,以ABCD四组一组六人进行科考,并且强制性要求配备武器并进行枪械训练。饶是如此,伤亡率相对于其他地区也是高的离谱。更何况,上一期与第四十三期科考队的全军覆没给我们这一支科考队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极其巨大的。

我思绪万千,继续望向窗外。

这热带风暴说来也怪,来得急走得也快。只是片刻功夫,云层隐隐裂开一道间隙,些许阳光穿云而出,幻化出朦朦胧胧的光柱,与云层联袂,形成美的令人窒息的丁达尔效应,笼罩在岛屿上方。也许这几缕阳光,让下方绿的逼人眼的树冠林海镀上一层炫目的金光,与远方无边的碧色交相辉映,煞是好看。

直升机转向折向西北,沿着岛屿高高的山脊线飞行,直入A岛。此刻,山峦尽收眼底:林木葱茏,奇石耸峻,飞湍横斜,瀑流高挂,宛若仙境。机舱里的众人无不为之惊叹。而直升机编队飞行在树冠上留下的剪影,更添了几分意趣。

渐渐地,耸峻的山峦之中,出现了一座建筑的巨大身影。水泥的围墙在绿色的海涛中横逸而出,庞大的基地主楼巍然伟岸,给人一种极其强大的安全感。

我不禁感慨,当初上岛之时,我们没有有一点的准备,甚至防身武器只是军刀之类的冷兵器,住的是普通的帐篷。而现在看到这座实验基地,想想世事变迁,竟有一抹感慨浮上心头。

直升机缓缓降落,停在基地背后的停机坪上。一下机,一股草木清香混合着海风的味道扑面而来。前行的工作人员进行引导和安顿,自不必细说。一切停当之后,我和Molly碰头简单开了一个小会,商量了一下后续的适应性训练和出发前的诸多准备,之后便是自己先熟悉一下环境,看看以前的科考资料。

Molly是地质学家,调出了地质资料看得不亦乐乎。其他人也忙得不可开交。我便拉着王寰去浏览生物资料了。看了一下午,也理不出什么头绪。不少的生物资料只有描述,照片或者是样本一概没有,只能依靠脑子天马行空,相当累人。之后我也放弃了,简单吃过晚饭,和Molly看了看基地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此刻天已经黑了,我坐在桌子前面,看看前期科考队的总结报告。

看报告相当的无聊,我伸了伸懒腰,起身望向窗外,

此刻天已经黑透了。我望向窗外深邃的黑暗,静静沉思。然而就在此时,我的眼角余光瞄到在我的窗台上,出现了一个身影。

我立刻转头,对上的,却是一双没有眼白的黄褐色眼睛,静静地凝视着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