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仙师撑腰,说话就是硬气232(1 / 2)

青州,乐安郡,治所临齐。

在黄巾之乱前,乐安郡下辖九座城池,人口约莫四十多万。

东海人糜竺来到青州,在济南国效力一段时间后,被推选为新的乐安郡太守,第一时间就是统计郡内人口。

“禀报郡守,郡内人口已经统计出来了。”

一名县吏向糜竺汇报。

“共有九十六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人!”

比以前翻了一倍有余。

新来的乡民,有些是幽州人,有些是冀州人,还有的是徐州人。

虽然来自四面八方,但一个个脸上都无比满足。

定居乐安郡之后的新乡民,吃得饱了,穿的暖了,又住上了新家,进入了学堂。

并且乐安官府还将境内的田地丈量出来,分给乡民耕种。

这一下,乐安乡民真真正正做到了安居乐业。

比起黄巾之乱前,要好太多太多。

糜竺这些天忙得焦头烂额,每日来回往返于境内的各处工地现场。

只因为仙师有令,说要全面推行东莱郡模式。

东莱郡有的,乐安郡也必须要有。

学堂、医馆、水泥官道、分田置地、兴修房屋、水渠、灌溉农田等等。

并且还要在乐安郡内建立一个造纸厂。

每一个项目,糜竺都不敢马虎对待,他痛并快乐着。

这种感觉糜竺十分享受,或者说他就是为了这样的感觉而奋斗。

商贾出身的糜竺,在今天之前,根本就不敢幻想能有今日。

“若非当年拍案决定投奔仙师,今日的我,恐怕还在徐州奔波劳碌,位卑言轻。”

糜竺唏嘘不已。

糜氏终究是向着更好的发展方向一步步靠拢了。

多年前自己曾经看好陶谦,想借靠陶谦完成糜氏家族的跃迁。

后来逐渐看清了陶谦的本质,觉得所托非人。

于是更改目标,转投仙师张晟了,这才有了今日。

糜家的地位,比起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与糜竺同样忙碌的,还有青州境内除却东莱郡外的其他各地郡守、国相、县吏、乡吏。

他们像是不知疲惫一般,从早到晚,为了仙师的吩咐来回忙碌。

“都快点,天色暗淡下来,就快要下雨了,把水泥扛进屋舍里。”

“这些木梁将来要用在仙师祠堂,好生砍伐!”

“医馆务必要速速建成,大夫们已经悉数到位了。”

“仙师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是国之重事,学堂的搭建不能马虎。”

青州境内,各处工地现场上,乡民们挥汗如雨。

他们按照吩咐,建起学堂,建起医馆,修建道路。

虽然干活很累,但没有人发出牢骚之语,反而一个个充满了干劲。

因为这些活全是为他们自己做的。

学堂建成,受益者是四方乡民,医馆建成,受益者也是四方乡民。

就连水泥路造好之后,受益者仍旧是他们。

所以大伙心甘情愿,每日加班加点,从清晨时分干到月上中天。

青州的热闹场景,在隔壁徐州同样上演。

徐州的琅琊国、东海郡境内,乡民们同样干得热火朝天。

他们在得知了当地要兴建成所有人心心念念且向往的东莱郡模式之后,一个个奔走相告。

欢呼雀跃过后,便齐聚各地城池,听候着城中的门下吏吩咐。

城中的官吏已经基本上跑走了,跑到了下邳国去投奔陶谦。 但各城当中的府衙运转没有因此而荒废下来,反而是入驻了更多的门下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