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天下人人有饭可吃224(1 / 2)

张燕被朝廷封为平北将军,黑山军部众摇身一变从匪寇成为朝廷正规军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冀州袁绍耳中。

袁绍听闻之后,勃然大怒。

在这之前,袁绍逼迫袁氏的门生故吏前冀州刺史韩馥让出位置,随后向朝廷请封自己为冀州牧,但是被董卓那边单方面拒绝了。

如今张燕这伙贼寇,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洗白,还司隶北部正规军?

袁绍如何能忍?

于是他震怒之下,打算率众讨伐黑山军。

以泄心头怒火。

田丰赶紧劝阻袁绍,说当前幽州势力公孙瓒才是冀州大敌。

他将公孙瓒比喻为心腹大患,而将黑山军比喻为皮藓之病。

皮藓虽然恶心,但不致命。

而心腹大患处理不好,会死人的。

可气在头上的袁绍哪里听得进去,他一定要攻打黑山军。

一旁的沮授与田丰对视一眼,站了出来,以军中兵马不足为由,说无法两线作战。

但袁绍不管,他直接喊来诸多豪强士族代表。

并以袁氏的威望,号令这些人在各地进行兵马招募。

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袁绍只说十天之内,要求这些豪强之家凑足三万兵马,用于攻伐张燕。

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

冀州本地的豪强之家,叫苦不迭。

原本他们手中的部曲将士,就已经投入了对付公孙瓒的战斗之中,根本没有更多的兵力抽调了。

现在袁绍要求他们在十天之内,凑足三万人,能怎么办?

强征呗!

于是冀州境内的各地豪强,纷纷带领自己手中仅剩不多的兵丁,在各地展开了强征行动。

到处抓壮丁!

引得冀州各处哀声载道,民怨四起。

不少青壮民众被强行聚集起来,分发武器,成为了讨伐黑山军的将士一员。

与此同时。

黑山之上,张燕听说了魏郡内的情况,当即朝着大寨内的一个神龛里的大仙粮师雕像请命。

之前仙师告诉张燕,说有事想要请示时,祭拜神龛雕像即可。

张燕刚插了线香,脑海里就传来了仙师张晟的声音。

“何事?”

庄重而又不失威严。

张燕急忙解释,一股脑将冀州内部的消息告知张晟。

说袁绍强行征兵,聚集了三万青壮,要攻打黑山。

“无妨,可如此如此!”

张晟的声音在张燕脑海里不断回荡,只见张燕频频点头,时而欣喜,时而振奋。

“好好好,一切依照仙师吩咐。”

张燕按照张晟的计划,做出了相对应的安排。

他先是命人往洛阳那边讨要更多的粮草,同时还请董卓伸以援手,派人到河内郡与魏郡交界地带进行驻军。

董卓很快就回应了张燕,不仅遣送了更多的粮草送往黑山上面。

还派遣张辽亲自率军驻扎在河内郡的荡阴县北部。

荡阴县距离魏郡邺城不远,快马加鞭之下,不用半天就能抵达。

“将军,咱们不需要发兵邺城吗?”

有部将询问张辽。

西凉人善战、渴战、求战。

可张辽却摇头说道:“不必,按照吩咐办事即可!”

从洛阳出发之前,张辽这支部队就已经安排好了所有的行动任务。

第一步是押送粮草,从司隶北上,运送到平难中郎将杜长手中。

然后继续往西北方向的荡阴县赶路。

抵达目的地后,便是四处招募当地人。

“明白!”

部将当即前去办事。

很快,西凉军免费给河内郡、冀州魏郡两地乡民发放泡面的消息就传开了。

“你们听说了没有,荡阴县那支西凉军免费发放粮食,来了管饱。”

“据说只要吃饱后继续去散播消息,吸引更多的人过来就行。”

“还有这种好事?”

司隶河内郡和冀州魏郡的乡民,活了几十年,第一次听到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于是他们将信将疑地来到荡阴县,果真在当天吃上了热气腾腾的美味泡面。

以荡阴县城池为中心,诸多乡民蹲在地上,吸溜着‘仙粮’,一口又一口。

根本停不下来。

在确认了这是真事之后,吃饱了的乡民,当即起身朝着过来的方向折返。

他们要带着自己的亲戚、三姑六婆、远房表亲一起过来享福。

冀州魏郡,黎阳县。

本地的豪强正在征募壮丁,他们将城中的老弱妇孺全部抓起来,从而逼迫躲藏起来的壮丁现身。

“无耻之极!”

黎阳县的父老乡亲纷纷喝骂这些袁氏的狗腿子。

可这些豪强脸皮极厚,他们根本就不在乎百姓的辱骂,随便乡民骂破了喉咙也无济于事。

躲藏起来的本地青壮,为了自己的家人亲戚,不得不被迫从山林里走出来。

从而成为了强征对象之一。

豪强们欢声大笑着将这些征来的壮丁,送往魏郡邺城集合。

黎阳县顿时陷入了青黄不接的状态。

老无所依,幼无所养,人人惶恐不安。

这时候有人从隔壁的河内郡地界而来,告诉众人,说河内郡荡阴县内有官军免费发放粮食!

“官军有这么好?”

“那是西凉军,他们手里掌握着一种叫做泡面的仙粮,是大仙粮师赏赐给他们的!”

“西凉军跟以往的官军不一样,他们只抢豪强士族之人,不抢平头百姓。”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军,劫富济贫!”

黎阳县父老乡亲们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尝试着往河内郡迁徙。

他们不顾本地县吏的劝阻,仗着对本地的路线熟悉程度,走偏僻小道,连夜逃出了黎阳县,辗转到荡阴县来。

刚一入境,就被西凉军接到了城池外,当场吃面。

“吃不饱还有,可连续领取泡面。”

“吃饱之后,你们继续到各地去招募其他受苦受难的乡民,来荡阴县享福。”

“就说大仙粮师救苦救难,无偿赐粮,来了就是黄天人民。”

“信奉大仙粮师者,可吃饱穿暖,可识文断字,可入住新家,可共享太平!”

一阵阵吆喝响起在傍晚斜阳映照下的旷野。

吃饱了泡面火腿卤蛋的乡民,不顾日暮天黑,拔腿就走。

他们要早一日把还在各地受难的同胞带到荡阴县来,牢牢团结在大仙粮师身边,共创太平,共享太平。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在这乱世里跟在大仙粮师身边,既能吃饱,又能当人,何乐而不为呢?

“走走走,去魏郡,去冀州各地,宣传黄天纲领,务要使天下人人有饭吃......”

冀州境内,原本因为本地青壮被豪强势力强征而走,剩下的那些无助彷徨的老弱妇孺,一下子有了去处。

他们走出冀州各个城镇、各个村庄,沿着道路、河流两旁,一路往西南方向的司隶河内郡迁徙。

特别是最靠近河内郡的魏郡。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涉县、武安县、梁期县、邺城、繁阳县、内黄县、黎阳县等地的老人、妇女、小孩,全都往同一方向赶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