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修万民族谱,开族祖张晟160(1 / 2)

中平三年的冬天,不像往年的冬天一样漫长。

至少对于东莱郡的乡民们来说是这样的。

以往的冬天,他们蜷缩在四面漏风的破败屋子里,挤成一团,瑟瑟发抖。

一个冬天下来,身边至少有一半的同伴,倒在了寒风中,再也起不来。

今年不一样了,乡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避风的屋子里。

有火炕、有棉衣,有棉被,吃穿用度一应俱全。

黄县蓬莱新区。

冬雪覆盖之下,天地间银装素裹。

各家乡民皆是围在屋子里,躺在火炕上。

亦或者站在透明玻璃窗户后面,看着外面白雪皑皑的世界。

“自从跟了仙师之后,咱们是一年过的比一年好了。”

“也一年比一年有盼头。”

有乡民发出感慨,未来可期。

第一年冬天,他们只是躲在新建的屋子里,借靠干枯稻草抱团取暖。

第二年冬天,仙师教导民众砌出了火炕,冬天再也没有这么难熬。

如今第三年冬天,有了赵振、林老二他们从幽州、徐州兑换回来的棉衣、棉被,乡民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天穹底下最幸福的人儿了。

这一切,都是仙师赋予他们的。

没有仙师,就没有今日的一切,连他们的命,都是仙师给的。

“是啊,当年从徐州北上,饥肠辘辘,朝不保夕,可从来没想过能有今日。”

从徐州而来的琅琊乡民,比任何人都珍惜今天的生活。

他们在徐州走投无路,听闻有人说青州东莱郡黄县这边的仙师,管万民吃喝。

于是他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离开家乡,执意北上。

事实证明,他们的这个决定,是一生当中最为英明的决策。

此后,背井离乡的他们一边建设黄县,组建蓬莱新区,一边呼朋唤友,让远在徐州的亲友,也陆陆续续来到了东莱。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黄县周边,大多数人之间,都是沾亲带故。

每三个人之间,就有两个人互为亲戚。

他们在黄县生存了下来,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东莱,成为了他们新的故乡。

这一年的冬天,又跟往年有所不同。

在蓬莱新区门下吏、区长老陈的建议下,黄县乡民开了一场会议。

这场会议的主要讨论话题是兴修族谱。

是的。

这种只有高门大族才有资格办的事,如今也轮到他们这些寻常乡民干了。

当兴修族谱的话题传开之后。

黄县万民沸腾。

蓬莱新区、招远新区、牟平新区的乡民,趁着天气放晴,齐聚在黄县城池外。

放眼望去,人头涌动。

“老陈说没有人生而高贵,阀阅豪强之家能修族谱,咱也能修!”

“大家都把自己家里的人员情况,告知门下吏兄弟。”

“以后咱们也是有族谱可查的人了。”

乡民兴冲冲地把自家的情况,告诉门下吏。

而诸多门下吏则负责统计各家人员情况,编撰成册。

所有人心照不宣,不管是黄县本地乡民,还是外地乡民,亦或者来自青州各地,徐州各地的家庭。

他们在开族祖的选择上,无一例外,全部选了大仙粮师张晟。

有些新来的乡民,学习程度相对落后,他们还暂时写不好自己的名字。

但是张晟两个字,却背得滚瓜烂熟,提笔就能写。

在乡民们看来,仙师无疑是赋予了大家第二次生命的人,成为他们的开族祖顺理成章。

没有文化传承、没有族谱记载的乡民,不知道自己具体发源于哪一脉。

但这都已经不重要了。

从今往后,他们只认为自己发源于大仙粮师张晟之下。

仙师就是他们唯一的、不可代替的祖宗!

海岛上,张晟通过共享视野光幕,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不由得张嘴笑了笑。 “真是些可爱的人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