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学仙师者亡,类仙师者死145(1 / 2)

何去何从?

这对于茶肆内的县吏来说,是一个人生难题。

以往,他们之所以听候县衙的征调,一方面是为了获取些许的报酬。

另一方面,则是想要通过这个机会,跻身进入县衙之中,从而改命。

现在整个县城的官员全都走了。

吏员们不是朝廷公家人员,没有离开,反而是留了下来。

因为之前城中还有不少的民众,吏员则充当着城池里的‘新’县衙人员。

有了这些办过事的吏员,城池各府衙还能勉强运转。

可随着黄天神使的到来,向遗留下来的乡民诉说着黄县的幸福生活之后。

城中的遗留百姓再也按捺不住,都选择了迁往黄县方向。

自然而然,吏员们也就用不上办事了。

毕竟前来办事的人,即将全都走光。

“何去何从?”

人群中,一名五十岁的吏员老陈,皱着眉头,满脸凝重神色。

老陈是这批吏员当中,威望比较高的人。

当初众吏员选择留下来,就是老陈的主意。

这段时间以来,吏员都在无形之中,把老陈当成了主心骨,甚至内心深处,还一度认为老陈就是新的县令。

“是啊,老陈,以前城中还有乡民的时候,咱们还能过一过廉价的官瘾。”

虽然领不到朝廷的俸禄,虽然没有朝廷认可的官职。

可在场众人,哪一个不是实实在在为城中、城外的遗留乡民办事的人?

这就足够了!

他们心中固执地认为,亦官亦民,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

茶肆内的一个角落里,还挂着一张布帛。

布帛上写着的,赫然就是《为官之道》。

一共四句,第一句是民为国本,执政为民。

第二句是修身立德,正己正人。

第三句是勤政为民,尽心竭力。

第四句是清正廉明,秉公执政。

布帛是他们从县衙之中取出来,挂在茶肆内的。

也是老陈的想法。

这段时间,吏员没有在县衙里办事,而是将办公地点,定在了这座茶肆中。

“大家都走了,我们继续留在城中,也无济于事。”

吏员老陈长叹一声。

这是他给不其侯国县衙干活的第三十五年了。

从十五岁开始,老陈就成为了县衙吏员当中的一份子。

平时征收田地亩税、核算人口、编集造册,甚至缉捕盗贼的官府行动中,都有老陈的身影。

三十五年一晃而过。

老陈依旧是老陈,县衙没有给他任何一次成为朝廷在编人员的机会。

一次都没有!

老陈心中也清楚,自己一无家世、二无人脉,这辈子都别想当朝廷的官。

“老陈,你比任意一个县令,都更懂城中的事务和办事流程。”

“历年来,这几个县令没有你,哪里办得妥城内外的诸多事宜?”

茶肆中的吏员们所说的话,都是事实。

老陈没有朝廷的任命和官职,但老陈却实实在在是整个县城乡民都认可的吏员。

“不如咱们号召四方乡民,齐聚城中,拉起大旗,也学着那大仙粮师,自己创建太平!”

有人突然说道。

在这么一瞬间,现场安静无比,落针可闻。

呼吸骤然急促起来,人人心思各异。

事若能成......

“这事成不了!”

老陈很快就摇头否定了这个建议。

“我们没有任何的食物来源。”

一针见血。

这也是老陈向来的风格,从不拖泥带水。 “大仙粮师能够将青州乃至徐州琅琊的乡民吸引到黄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