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老张27(1 / 2)

语文老师原名张海,乘风县张家屯张家村人氏,

他七岁能背诗百篇,

十三志于学,以小学全校第一考于绝胜中学,

十五志于学,以绝胜中学第一考入乘风一中高中,

十八志于志,以全校第五入复旦,二十三毕业后归于乘风县二中志于教学,

如今教学已有五载有余,现任乘风县副校长一职,来年便升正!

其人洒脱自然,豪迈奔放,每日骑一单车来回往返于学校与张家屯之间。

语文课上,老张依旧笑颜逐开,不拿课本,张口便是整个盛唐来袭,

方华无不震惊这老张的语文水平可谓登峰造极,他实在想不通他为何来这穷乡僻壤的偏僻之地乘风二中中学教学,

不仅是他想不通,就是那会是全校的师生也是想不通,以他这样的才华和资历,完全可以去乘风县最高学府担任校长,甚至更好的地方!

但他依旧只是守着乘风二中这一亩三分地,哪也不去,

很多人认为这是念乡情节,志在为自己的家乡出力,他听后也不多语,微微一笑,坦然面对!

关于语文老师老张的情报,方华知道的就这么多了,至于其他他还是不怎么了解,

只是每次上语文课,他都会感到身心愉悦,

上课时,老张说:想当年他一个人有段时间在读书,背着孩子放着牛还拿着书,在那山间,怡然自得!十分惬意!

很多人便哄堂大笑,没想到过作为老张这号人物还有这档事情!

他竟然还放过牛啊!还背着孩子!实在是看不出来啊!

我小时候也放过牛的,我也背过弟弟妹妹!

很多同学争先恐后的在心里呐喊,都想跟老张说道!

但是看看教室里的同学们,想想还是算了,这一说,同学们都知道我放过牛,怕是会被同学笑话的,

所以他们只是大笑一场,权当笑话自己,也当在笑老张的英雄事迹!

老张还说他以前有时候也很厌倦读书,但是当他父亲拉他去煤窑的时候,父亲就让他往那煤窑一站,下面黑布隆冬的吓人得很,

带他下过矿井,背过煤,两次之后,他至今那种永不见天日的恐惧依旧笼罩在心头,

从那以后他便发奋读书,再也不想去那煤窑口看上一眼!

他下井,背过煤炭,一天要背两个八百斤,回到家啥也不想,倒地就能睡!

自那以后他才捡起课本认认真真的读起书来,才有了如今的自己,他劝诫在座的各位都要好好读书走出去!

但他却毫不在意讲自己的这段经历,毫不犹豫的讲给我们听,毕竟那是他人生中非比寻常的经历!

这天,他正常来上课,突然语文课本上讲到了人生的学问境界,于是他就问:

“古今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人生三大境界是哪三大境界!?

“什么!?这老张说啥呢!王国维是谁?《人间词话》根本没有听说过!”

很多同学听都没听过,就算是吴全这样热衷于课外书的也是一头雾水,

方华就更是一脸懵了。

他只知道那个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你再问问你,我再问问我,一圈下来竟然没人知道!

老张看遍同学们随后便说道:“看来是没有同学知道了,那我今天就展开课外拓展给你们讲一下这人生的三大境界!”

“一时间,教室落针可闻,特别是方华,这真是闻所未闻啊!得好好听老张侃侃而谈!”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诗词原意是指对远在天边人的思念,自己孤独的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还是不见想念的人归来!

但现在这里是另一种说法,称之为人生必经的第一大境界!

这种境界呢就是我们刚刚开始的求学状态,枯燥无味,孤独寂寞冷,

我们对于人生的认知还处于初级成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对于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有自己独特的追求与执着,就如幼苗在茁壮成长,得不断吸收养分!

要受得住寂寞,耐得住考验,一人独上高楼,月如钩,寒窗苦读依旧,坚持不懈攀登,任凭冬风吹尽,不怕寒冷,然后上高楼,拍遍栏杆,要有虽千万人惧怕,吾一人独上的勇气与决心!

就如你们现在读书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上了初中,但对于你来说你就是那个独上高楼的人,楼上的风景就只有你能看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