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春秋饮食;四年非遗篇26(1 / 2)

《礼记》云: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论语》孔老二也说过:

“食色,性也。”

可见自古以来,吃都是一大要事。

那就做一个“吃货”!

春秋时期,诸侯并立,饮食文化在各国,也逐渐丰富起来。

据统计《诗经》中有一百多种植物,种类繁多,桑树、枣树、黍类、葛藤、芣苢(车前草)、蘩(白蒿)、蒌蒿(芦蒿)、苹(大萍或白萍)、卷耳(苍耳)等,是被提到最多的植物。

《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葑”:芜菁

“菲”:萝卜。

芜菁、萝卜均为十字花科植物

《鄘风·桑中》:女萝麦穗蔓菁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小雅·白华》:稻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王风·黍离》:黍、稷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小雅·黄鸟》:粟

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豳风·七月》:瓜果蔬食大丰收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陈风·泽陂》:蒲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郑风·东门之墠》:栗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鲁颂·泮水》:芹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小雅·采菽》:菽大豆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

古时,百姓主要以食五谷为主,稻(水稻)、黍(北方黄米)、稷(小米)、麦(麦子)、菽(各种豆类)。

一部《诗经》,简直是春秋果蔬大全!

《孟子·尽心下》:

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干粮和野菜,普通百姓的餐桌上多是这样的素食。

百姓是“藿食者”;

贵族是“肉食者”

《左传·曹刿论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肉类:牛羊豕犬雁鱼

《周礼·地官·牧人》:

“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

“以雁为贽”:定亲之物

取大雁清高专一,表“守时守信”“忠贞无一”。

肉类烹调

烹调肉类除了炙、脍这种烤肉的方式,还会用“醢”这种做成酱的方式。

《周礼·天官》有言:“醢人掌四豆之实,醓醢、蠃醢、蠯醢、蜃蚳醢、兔醢、鱼醢、鴈醢。”古人做酱料的手艺真是高超,豆类成熟时,顺应时节做肉酱。

先把肉剁碎,加上盐和粱麴一起揉搓,把美酒涂在瓶子里面,再把肉碎放进去,腌制上百天,就做成了原始的发酵盐类肉酱。

做醢的鼎

各种肉都可以做成这种酱类的醢,按《周礼》记载,周天子每顿饭都是要摆六十种不同的醢,吃不到新鲜的,多是吃这种腌制类的肉。

中国有着悠久的做酱历史和文化了。

炊具

但肉类终归是上层统治阶级的吃食,普通百姓一年到头见不到一点荤腥。他们颇有“神农尝百草”,找到了不少可以食用的瓜果蔬菜。

蔬菜如葵(冬葵,古代最重要的蔬菜)、苴(青麻)、荼(古时一种苦菜)、壶(葫芦)、芑(味道类似苦菜的草本植物)、葑(蔓菁、芜菁)、芥(芥菜)等。

瓜果有梅、杏、枣、梨、橘、海棠、桑葚、杝桃(猕猴桃)、柚、木瓜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