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都是妥妥的演技派(1 / 2)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春秋·隐公三年》

“老哥,兔子抓到没?”

“嗨别说了,草太深不好抓啊。恁呢?”

“俺也么抓到。还是到树荫下歇会儿吧。”

“听说了没,咱们的国君子和,这次病得可不轻啊。这么好的人,女娲娘娘可得保佑他,再多活几年!”

“是啊,真是大好人一个。这年头还能这么讲信义的人,真的不多了。听说上一次就是因为太贤德仁孝,硬是让哥哥子力让了贤,把国君的位置都给了他。你说这得多大的福报才行?这一次好像是说,弟弟又要把国君的位置让还给哥哥的儿子,这不都快成了舜帝爷了么?”

“哇,真这样,我看比咱舜帝爷还中用。”

“还真是,听说还要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赶出咱们大宋国去呢!”

“有这样的国君,真是咱们殷商遗民的福分啊!就是不知道他俩儿子愿不愿意。”

“管那么多干嘛,咱只管种咱们的田,搂咱们的兔子。唉,说到种田,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就不知道新任国君,会不会也效仿咱那开国的成汤君大赦天下,我那拔了别人家麦苗的大哥,还在牢里关着呢!”

“拔人家的麦苗干嘛,又不能吃不能喝的,敢不成犯了啥病?”

“还不是想学先贤做好事,想让人家的麦苗也长得快一点,没成想人家三亩良田的麦苗,都被他糟蹋了。”

“那你哥看来这下是要出名了。”

“出名有啥用,都关了半年了,地也荒了,放出来也是个饿死鬼。”

“这年头,好人不好做啊!”

“唉,谁说不是呢,眼看饭都吃不上了,还有心思做好人!”

这是公元前720年的宋国都城宛丘城外的秋八月某某日,一对老农辛勤稼穡之余,胡乱聊侃的一段闲话。不知道怎么,就被恰巧路过的采风史官,给记录了下来。

这年正是宋穆公九年,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天王五十一年。

话说这年头上,天王姬宜臼崩了,宋穆公连人都没有到场。他为了女儿仲子的事,连年和鲁国那个老不死的姬弗湟交战,身心疲惫,病疴渐重,也是烦的很。虽说眼下宋鲁两国已恢复交好,可女儿人死不能复生,这事还不是鲁人造作的?

心有不甘的他,召来大司马孔父嘉,对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子嘉啊,你好好听我说哈。看来我这身体啊,是活不过今年冬天了。想当年先君子力哥,舍儿子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啊。若凭以大夫您之灵福,得保寡人首领齐全以没这样死了,先君地下若问起他儿子与夷咋样了,我其将何辞以对兄长啊?请子嘉你千万奉之为宋君,以主持宋国之社稷,寡人虽死了,也亦无悔焉啊。”

孔父嘉诚惶诚恐,赶紧向前曲身跪下回答说:

“群臣愿奉君之大子冯也。奈何咋办?”

穆公曰:

“这样可不可以啊。先君以寡人为贤者,使我主持宋国社稷,若弃德不让君位,是废先君之贤举也,岂曰能贤呢?光昭先君之让贤令德,可不急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害了寡人啊。”

就这样,宋穆公好歹赶在自己临死前,把后事托付给大司马孔父嘉,把儿子世子冯赶去了有姻亲的郑国。

八月十五庚辰日仲秋这天,宋穆公子和死了,他哥哥宋宣公子力的儿子与夷即位,是为宋殇公。

想当初管蔡武庚联合造反,周公带大军剿灭后,把不安生的殷商遗民的一部分,迁移到这商丘一带,又请来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封他为宋公。如今几百年后,兄终弟及,哥哥宣公子力,把国君的位置传给弟弟穆公子和,怎么看上去,也是一段不错的佳话吧。

后世湘秀毛润之同学,却一直很不买宋人的账,他老人家曾这样评价宋人的开国之公微子:

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

原来宋人祖上就是个两面三刀的伪君子啊!

所谓殷鉴不远,要让宋人跟着大周革新,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可宋穆公为什么非要把儿子冯,赶到不怎么靠谱的郑国去呢?

大概是因为郑国和宋国姻亲,郑国又比较强大的缘故。这时候就不由人不想到,如果仲子不死,公子冯去鲁国,会不会更好一点。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左传》借君子之口评价宋宣公、宋穆公说:“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

君子说,宋宣公可称得上了解人了。他立穆公为君,他的儿子日后仍然得以为君,这是因为他的命令合乎道义的缘故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