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二十 世界核心 念力成神23(1 / 1)

修仙之路,分为天、玄、元这三级。其元字级,又分为天行、玄虚、元一这三期。天行者,可运用并左右一种五行本源属性,并可化生为此属性,因此得以永生,与天地同寿而不朽。大部分修仙者极限于此,故称天行大限。而玄虚也者,可化实为虚,拟虚成实,精神即物质;可知万物之性情,任意改变五行,重组物质;可创造生灵万物,主宰世界。女娲烛龙是也。而元一者,与天地合一,我即万物,万物即我,可在各世界空间中行走,亦可开创其它世界。盘古是也。

大陆中心,虚无缥缈处,有一神山,山名负子。负子山内封印有此界之核心,名曰界之心。此心乃此界灵气之源,亦是控制之钥。相传为盘古大神所留于女娲,女娲借此代盘古控制此界并出入此界。早在玄龟之世,界之心被不明力量封印。女娲大神虽可控制此界,却再也无法改变空间,不能出入此界。换言之,女娲也被封印于此界了。

界之心被封,灵气无法散出,因此修仙者成就有限,皆无法突破天行。而凡人及万物则寿命变短。封印愈久,此界灵气愈弱,万物寿命愈短,成仙者也愈少。玄龟世,普通玄龟寿命以“元”计,成仙者二百有余;麒麟世,普通麒麟寿命以“会”计,成仙者不足二百;凤凰世,普通凤凰寿命以十“运”计,成仙者百余;龙之世,普通龙寿命以“运”计,成仙者不足一百;而当今之人,寿命可怜不过二世,尚未有成仙者。

负子神山,性属土,上有两只黄色神兽守之。该神兽性亦属土,却是一阴一阳,坚若磐石,力胜金刚。神兽之能,非凡仙所能测,需要见机行事,合力为之。山下另有水木火金四道屏障,只需要相应属性,即可分别破之。

共工朗声长笑,衣袂飘飘,不可方物:“待要破了封印,界之心能量挥发,仙凡皆其受益,实在是功德无量。想我四人,亦能破天行大限,至玄虚密境,臻天一大成。届时比于盘古,行走各界,无限空间,不亦快哉?”

三人沉吟良久。共工所描述,确实是一个诱人的前景。仙亦曾凡,难免俗心。而且四位都是各族之佼佼者,行事岂会半途而废?面对天行大限,修行愈久,郁闷愈著,长此以往,难免变生其它事端。而成旷古绝今之突破者,其诱惑孰堪抵御?三人听共工之言,于情于理皆合,似有所依,并非空口白话。况以共工之能,在水下,三人合力亦难应对,何必要出言诓之?

伏羲最先醒悟,问道:“共工兄,女娲大神神通莫测,她既失了此宝,如何不去夺回?若是女娲大神夺而未得,我四人又有何做为?共工兄之言,必有凭据,定可解我疑惑。”巢父神农闻言,也定睛看着共工。

共工微笑道:“伏羲老弟果不负我望。三位老弟之疑惑不除,怎能与我同心协力共赴此难?请问三位老弟,有多久没有得到女娲大神的指示了?”三人面面相觑。最后各自说出了答案,却在五世之前。而在此之前,每隔三两世,定有女娲消息。看来确实有点蹊跷。

共工接着说:“女娲大神被界之心反噬,功力渐弱。她创造出的智慧生物寿命愈来愈短,也与此有关,先天属性不足,后天供给受限,才使得生物寿命以十倍缩减。而这界之心,女娲大神确实是夺而未得,她一共夺了四次,也失败了四次。三位老弟可知端的?失败必有大事发生。”

巢父到底经历久些,迟疑的问:“莫非智慧生灵之毁灭,与界之心有关?”共工称赞,说:“虽未中,亦不远矣。毁灭并非与界之心直接相关,却与女娲大神夺界之心未得直接因果。”三人“呀”了一声,两两相视,均未言语。共工长唏曰:“老夫曾对巢父老弟言及,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的。今天更进一步:真相,往往是无比的残酷。共工不忍心看这世界再三毁灭,而人类之发展,较前四者快速得多,逐渐达到了女娲的需求。毁灭,也就不远了。”

共工顿了顿,长叹道:“老夫不才,全程经历了这四次浩劫,岂是一个悲惨可以道尽!老夫知道,每次毁灭,俱与这水火二行有关,正是水火无情。因此把三位请下来商议。若成功,自然功德无限;若不成,也算是尽人力听天命了。”

良久,伏羲继续问:“凡人能够给女娲提供什么?凡人如何达到女娲的需求?女娲现在哪里?”共工说:“玄虚期的大神,可转精神为物质,化念力为功力。天下万民的景仰崇拜,就是女娲需要的支持。而在几位老弟的努力下,人类的进境一日千里,尤其是伏羲老弟,启发民智,教化民生,正是加强崇拜、提高念力的不二法门。越有智慧的崇拜,其念力就越大。女娲此时正在神山上布置祭坛,做最后的准备,因此无暇他故。准备完毕之日,即凡人毁灭之期。”

神农毕竟厚道,说:“此行是否对女娲大神不利?且不说共工兄所言是否有待商榷,即使是实,我们为女娲大神所创,即使毁了,虽然不甘,却也只好如此了。神农不想对女娲大神做对。”共工笑道:“共工也知道善恶缘报。虽然不敢苟同神农老弟之言,却也可以理解。况且我辈成仙者,并不在毁灭之列,可知神农贤弟非私。放心,我们做到了,是对万民的救助,更是对女娲大神的解脱。她重新拥有了界之心,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

伏羲说:“共工兄,容老弟问最后一个问题:共工兄如何知道端的?”共工长笑:“共工虚度二劫有余,难道是白活了不成?坦白言之,此事另有原因,不便相告。待解决了此问题之后,共工定当如实奉告。可否?”

三人对视一下,终于答应,同往负子神山一行。巢父又问:“但不知何时前往合适?”共工道:“可记得共工的三日之期?如今方二日,今天就请三位在寒舍盘桓一宿,明日正是吉时!”

注:《山海经》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幕,音漠,干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