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支教费用上万 大凉山成公益秀场307(1 / 1)

西南边陲,大凉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然而,近年来,这片土地上却悄然掀起了一股名为“支教研学”的热潮。尽管距离暑假还有大半个月,各大研学机构推出的支教研学项目已早早售罄,候补者更是排起了长队,等待着捡漏的机会。

这背后,是商业利益的驱使。一些研学机构为了牟取暴利,不惜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成“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并以此推出高价研学项目。他们通过精心制作的宣传海报和视频,向外界展示大凉山孩子们“悲惨”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以此博取公众的同情和关注。在这些宣传材料中,孩子们光着脚走山路、挖土豆、生火做饭的画面屡见不鲜,成为吸引志愿者的“卖点”。然而,随着短视频平台上“大凉山孩子学习条件差”的短视频内容被陆续打假,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早已脱贫的大凉山并非研学机构所宣传的那般“穷苦”。当地学校老师纷纷站出来指责某些博主“恶意编造”“捏造苦难”,让人们对这些研学机构的真实意图产生了怀疑。网友深入调查发现,这些打着“公益”名义的研学项目,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这些项目的价格普遍在8000元至11000元之间,个别较贵的项目甚至卖到了40000元。然而,这些高昂的费用中,食宿费用却仅占一小部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机构竟然将原本上不了台面的食宿条件也作为“卖点”进行宣传,声称“每一次困难都是成长机会”“想让孩子多吃苦,就去村里补一补”。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凉山仿佛成了一场“公益支教的秀场”。那些被参与此类研学项目的大凉山孩子,不得不奔波在各类“公益课堂”“免费夏令营”之间,应付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支教研学团。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老师,还要承受因商业化运作而带来的种种压力和不适。这种研学乱象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他们指出,这种打着公益旗号售卖的商业研学项目不仅涉嫌欺诈消费者,更伤害了大凉山孩子的情感。这些孩子在被动接受这些研学项目的过程中,可能无法真正感受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反而会被商业化的氛围所影响。对此,一些公益组织和个人开始站出来呼吁规范研学市场。他们表示,真正的支教应该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和成长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商业交易。他们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加强对研学市场的监管和规范,确保这些项目能够真正为孩子们带来实际的帮助和成长。

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里,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公益组织和个人能够挺身而出,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我们也希望那些打着公益旗号售卖商业研学项目的机构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真正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6月11日星期二于广州市越秀公园鲤鱼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