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不能说快乐要说安康?假的253(1 / 1)

端午佳节之际,世俗之间流传着一言,曰:“端午之际,唯祝安康,勿言快乐。”此语似已成俗,然其源何起,实则谬矣。追溯其本,此说始于十年之前,发于网络自媒体,借“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之名,妄言端午乃悲日,因屈原、伍子胥、曹娥等皆投江,故不可言乐。然此论不攻自破。

首先,端午之兴,远在屈原投江之前。据古籍《端午考》《端午节历史教育》所载,端午原为吴越之地先民图腾祭祀之日,后演变为赛龙舟之俗。初为民间崇拜,屈原之事,乃后加之。再者,“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之名,实乃子虚乌有,遍查典籍,未见其人。而北大中文系张颐武教授、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教授等真才实学者,皆以正言驳斥此谬论,指出端午亦可言乐。然此谬论流传甚广,更添诸多附会之说。有云端午乃夏季之始,湿热之气盛行,蛇虫滋生,疫病多发,故端午宜祝安康。此说虽似有理,然于史无据。观古之文献,端午之俗虽多以求健康平安为主,然古人亦于此日欢聚、出游、行乐,并无专祝安康而不言快乐之例。

如唐玄宗李隆基之《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所云:“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又如陆游之《乙卯重五诗》所述:“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皆展现古人端午之乐。敦煌壁画与文献亦载端午之盛况,有操舟弄潮、粽糕入口、互赠团扇、饮酒闻香、登高滑沙、佩戴彩绳等诸般活动,喜气洋洋,热闹非凡。敦煌出土之《端午相迎书》《贺端午献物状》等文献,更见古人端午相约、欢聚庆饮之习俗。

由此可见,自古至今,端午佳节,人们除纪念屈原及祈求健康平安外,亦不乏欢聚、出游、行乐之举。故今人端午之际,祝安康或祝快乐,皆无伤大雅。而此“端午祝福之谬论”亦提醒世人,勿轻信网络之“专家”之言,当以审慎之心待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