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今年可能再次出现拉尼娜现象84(1 / 1)

天地之间,气象变幻莫测,人间万象皆受天籁之影响。在岁月流转之际,世界气象组织于甲辰年六月三日,发一奇谈,言及天地之气,将有异变。盖言在丙寅年至丁卯年前数月,全球气温骤升,天象异常,皆因厄尔尼诺之现象所致。然此异象似有消退之兆,然又恐晚秋之时,拉尼娜之现象再临,引天地之气,变幻莫测。

拉尼娜者,乃赤道中部与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骤降之气候异象,与热带大气环流之变息息相关。每次拉尼娜之来,皆因其强度、时长、发生之时节,及与其他气候变化之相互作用而异。在诸多地域,尤其是热带之地,拉尼娜所带来之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迥然不同。此拉尼娜之名,源于西班牙语“LaNiña”,意为“小女孩”,亦被气象学家用以描绘赤道太平洋东部与中部海面温度大规模持续异常变冷之现象。世人称之为“反厄尔尼诺”,盖因其气候效应与厄尔尼诺相反故也。

昔有东南信风,将日照之暖水吹至太平洋之西,致使西部海面高耸,较东部高出近六十厘。西部海水温暖,气压下降,潮湿之气积聚,遂成台风与热带风暴。而东部海水,因底层上翻,致使东太平洋之水温骤降。自甲子之年(1950年)起,全球共历拉尼娜事件一十六次。按其强度,分为弱、中、强三等。历史之中,仅有一次强拉尼娜事件,始于戊辰年(1988年)五月,终于己巳年(1989年)五月。至丁卯年六月初三日,世界气象组织再报,言拉尼娜之现象有六成之可能将于七月至九月间出现,七成之可能则在八月至十一月间。此拉尼娜,亦被称为“反厄尔尼诺”,乃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之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亦伴随着全球性气候之混乱。此现象,每每在厄尔尼诺之后出现,犹如天地之气,循环不息。

拉尼娜与厄尔尼诺,二者如阴阳之交替,然其频率,拉尼娜较厄尔尼诺为低。当拉尼娜之现象至时,中国之地,易出现冷冬热夏之异象,热带气旋登陆之数,亦较常年为多,常有“南旱北涝”之现象。而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则偏多。非洲赤道之地、美国东南部等地,则易出现干旱之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皆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之异常表现。此冷暖之变,构成一循环,厄尔尼诺之后,拉尼娜之来,非为稀罕之事。同理,拉尼娜之后,亦会有厄尔尼诺之至。然自甲子年以来之记录观之,厄尔尼诺之频率高于拉尼娜。而拉尼娜之现象,在全球气候变暖之背景下,其频率趋缓,强度亦趋于减弱。尤其在己巳十年(1990年代),自辛未年(1991年)至乙亥年(1995年),连续三次厄尔尼诺之现象,其间并无拉尼娜之至。

拉尼娜者,乃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之现象。东南信风之力,将暖水送于西,致西部海面高耸,东部则因底层海水上翻而变冷。此拉尼娜与厄尔尼诺,虽气候效应相反,然皆能为人间带来灾害。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之增暖、信风之减弱相关联,而拉尼娜则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之变冷、信风之增强相关联。故拉尼娜者,乃热带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之产物也。

此天地之气,循环不息,人间万象,皆受其影响。愿世人能洞察天地之变,顺应自然之道,以求和谐共生,共度时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