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女主的头上都是“违章建筑”(1 / 1)

大唐盛世,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宫中女子,皆以华美为尚,妆饰之技,日新月异。时有一剧,名曰《庆余年2》,其女主林婉儿,饰者李沁,乃当世之佳人,风华绝代。近日,该剧热播,婉儿与男主大婚之景,引人入胜,观众如云,祝福之语,铺天盖地。

然,于这喜庆之时,亦有观者独具慧眼,留意于婉儿之头饰,觉其奇特非凡,犹如堆砌之糖画,亦有戏谑之语,笑称“我《庆余年》亦有其违章建筑矣”。此言一出,众皆捧腹,亦有人好奇,何以古装剧中头饰皆如此繁复,历史上之女子,真乃顶此等发型饰品乎?

夫古装剧中头饰之繁复,大抵可归为三类:其一,饰品批发类,琳琅满目,璀璨夺目,如《七时吉祥》之女主大婚之状,簪花繁多,钗环摇曳,虽华丽至极,然观者亦忧其不稳。其二,发冠类,体积庞大,高耸入云,如《白发》中容乐所戴之超级发冠,高耸至肩,流苏垂肩,与旁人之简朴束发形成鲜明对比。其三,则为清宫剧之奇葩旗头,高耸如塔,宽大如席,如《如懿传》中太后之“法棍式”旗头,金玉妍之巨大旗头,皆令人叹为观止。然此等头饰,虽看似离奇,实则皆有历史之依据。如《武媚娘传奇》中女子头上插满钗环之状,实乃唐代女子之真实写照。隋唐之时,经济昌盛,文化繁荣,女子首饰亦随之发展,日趋华丽。唐代中后期,更是盛行“广插钗梳之风”,女子头上之簪钗、梳篦,动辄成排插戴,以示其尊贵与华美。诗人施肩吾之《收妆词》中即有“灯前再览青铜镜,枉插金钗十二行”之句,足见当时女子头饰之盛况。

而唐代之发髻,亦以高大为美。据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李芽等人之研究,晚唐时流行蓬松高大之“云髻”,两鬓、额发皆梳成圆润隆起之形态,其上可插梳、贴钿、垂花饰,头顶脑后之头发总拢成一大团,可对称地插满一圈簪钗。更有长达二三十厘米之花簪钗,插戴后显露在外之部分呈倒三角形、扇形或花叶形,华丽无比。若与此等造型相比,《武媚娘传奇》等古装剧中之“违章建筑”,亦不算过分夸张。

古装剧中头饰之繁复,虽为观者所乐道,然亦有其历史之依据。古代女子之妆饰,不仅体现其身份地位,更彰显其审美追求与文化特色。今人观之,虽觉奇异,然亦应尊重历史,理解其背后之文化内涵。而《庆余年2》之婉儿头饰,虽被戏称为“违章建筑”,却亦成为剧中一大亮点,引人瞩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