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李飞尚到四中报到2(1 / 2)

快临近开学的前一天,父母又请了假回到家里,一是为了办理飞甫的上学手续,二是帮飞尚整理行李,然后带他到四中报到。

因为之前飞尚上学的时候已经知道大概的流程,所以飞甫上学就不需要办理太久的流程,拿着户口本到学校登记,然后交费领取课本就行了,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办完了,飞甫拿着崭新的课本,嘴上又绽开了开心的笑容。父母又带着他到市场上买了一个崭新的书包和笔盒,飞甫背着书包,开心地在原地不停的转圈,飞尚看在眼里,感觉好像小时候的自己,但有并非自己。

下午,父母帮着飞尚收拾衣服,带着从省城给他买的新衣服,装进他的编织袋中,飞甫的新衣服则是放到了柜中,虽然说是柜,但是那是父母结婚时打得,表面上的漆都已经变得很淡,淡得上面得红花都变白了。

飞尚顺道把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本放到袋子里,比如《成语故事》、《伊索寓言》等。飞甫和飞尚在旁边看着,飞甫一直拉着哥哥的手,眼睛里满是不舍。

“哥哥,你要记得周末回来教我做题。一定要记得哦”飞甫略带哭腔的说

“嗯,哥哥周末一定会回来教你做题的。”飞尚答道

“你到那里看到有什么好玩的,也要跟我说一说。”

“嗯,我们周末回来给你说省城里的事情。”

“好了,好了。快点去洗洗睡觉了。哥哥明天还要早起去上学。”奶奶催着道

飞尚躺在床上,月光从窗缝里穿过,照在地板上,像是一把白色的刀锋,切乱了夜里未眠人的思绪。飞尚从小时候想到弟弟出生,这几年来在后山跑来跑去,又想到省城之旅,心里面充满了期待。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闭上了双眼。

夏末的小镇的夜晚,格外的安静,只有几只不知名的小虫在叽叽地唱着协奏曲,节奏时快时慢,来抚慰人们的沉梦。

东方的天刚泛白,母亲就轻声的把他叫醒,他小心地爬下了床,怕吵醒身边熟睡的弟弟,蹑手蹑脚地拿上行李,跟着父母出了门,赶着早班的班车。

车上,都是早起赶往省城上班或者进货的人,飞尚从人们谈论的话中,知道李方古昨天已经跟着父母到乔城一中报名。

飞尚既紧张又兴奋,脑海里想象着乔城四中的校园、课堂等,虽然他没去过,但是总觉得跟梦里出现过几回场景应该差不多,窗外车辆路过的稻田和村庄成了他天马行空想象的观众,时不时地发出几声声响,仿佛为他的想象鼓掌呐喊。

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车子停在了车站入口处,父母紧紧地拉着飞尚,背着行李穿行在人群中,生怕飞尚一不小心就迷路了。并仔细地叮嘱飞尚,以后如果自己周末回家找弟弟,一定要带好自己的行李,因为车站门口经常有扒手出没,只要稍微一不小心,马上被扒手偷走零花钱。

飞尚紧紧跟着父母走到公交站,上了开往四中方向的公交车。飞尚看着路上的工地机器在轰隆隆地工作和吵杂的人群奏出的城市交响曲。父亲就是当中的一员,曾在日日夜夜中汗流浃背。母亲则是一家罐头厂的车间女工,每天从日出到日落呆在车间里。

乔城市第四中学!7个大字挂在中间的大门上,这是飞尚第一次来四中,他感觉跟梦里的有点相似,却又有点不同。梦里他看到的是红色的柱子,红色的横梁,但他现在看到的是灰色小碎石装点的柱子和横梁,白色的背景,黑色的大字。形状上差不多一样,但色彩和材料上却与梦里的有所差别。

飞尚随着父母跟着人们走进了校门,校门右手边是个保安亭,左手边是报刊亭,这一左一右,一文一武倒是对称,都是一层平顶房,大小和颜色都是一样。

保安亭旁边是一排篮球场沿着校道一直向里排列,校道和篮球场中间有4米宽的人行道,一边种一排大树,树与树之间隔了4米,树叶刚好遮出一道没有缝隙的树荫。

篮球场隔着校道的对面是一排教职工宿舍,低矮的三层小楼外面点缀着马赛克砖,让人们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十年前的建筑风格。

篮球场后面连着的是体育场,中间用铁丝网隔开,一前一后两个门是通往体育场的通道。

体育场对面是一排教学楼,教学楼呈一个“凸”字排列,中间高两边低,左右两边的长度是中间的三倍。

父母带着飞尚沿着校道向里走,道上隔十米远就放着指示牌,父母循着指示牌往新生报到处走。

新生报到处就设在“凸”字的中间高起那栋楼一楼中间,那是个会议室,一字排开放着办公桌,里面的老师正在为学生办理报名事宜,报名的队伍排到了门口外面。

一个老师和一个保安负责站在门口外面指挥秩序。

“新生报名的排好队,按照顺序来。”保安扯着嗓子喊。

“来来来,你们站在这。一个人在外面看着行李,派个人到里面报名就行。”飞尚和父亲按照保安的引导站到队伍末端,母亲把行李放在门口,站在旁边等。

飞尚和父亲走进房间,里面办公桌前坐着6位老师,对应的是6排队伍,每位老师每人手里拿着一本花名册,然后对照学生证件信息进行核实,然后打上记号,并收款以及开具收据。

6位老师的后面是有两张桌子对放,两位老师各坐一头,拿着各位老师上交的费用进行核实,然后进行整理,一扎一扎用橡皮筋捆好。

轮到飞尚和父亲到办公桌前。

“姓名?”

“李飞尚。”

“哪个小学毕业的?”

“文灵县龙山镇中心小学。”

“李飞尚,找到了,初一三班,证件?”老师在花名册飞尚后面一栏打了一个勾

“在这里。”父亲递上户口本和通知书 “568元,包学费、书本费和校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