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票房的新高405(2 / 2)

一时之间,许多青少年也蠢蠢欲动。

虽然法律规定不能售票给18岁或以下人士进入电影院观看,观众入场的时候也会检查身份证,但是这群小孩还是会想方设法地溜进电影院去,让香港各大院线防不胜防,大为头疼。

香港这边搞得如火如荼,法国那边也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情人》在法国被定为16禁,算是一个比较宽松的评级。

引发轩然大波的因素有两个。

一个是少女偶像苏菲玛索的全果出演,让人大为震惊。

不过这个还好,因为法国女演员就没有不脱的,早脱晚脱而已。

她这一脱,反而让许多观众兴致勃勃地前往电影院欣赏她的果体。

然后就麻烦就来了,电影叫《情人》,和《情人》小说的故事情节却截然相反。

一些看过小说的观众顿时就怒了,这踏马完全就是挂羊头买狗肉,纷纷对电影进行口诛笔伐。

前文说过,龚古尔奖和中国的茅盾奖不太一样。

茅盾奖的获奖作品不一样畅销,但龚古尔奖就是畅销的保证。

因此,许多法国人都看过《情人》这本小说的。

所以,这波口诛笔伐的声势是很大的。

然而,这些人刚刚喷出口,就惨遭打脸。

因为,杜拉斯的新小说及时上市了。

人们这才知道,电影的剧情并不是胡编乱造,瞎几把乱改的。

而是杜拉斯知道情人死后,亲自重新写的。

在逻辑上,新的故事比原版的故事更加合理,更能让人接受。

种族主义者除外!

对于种族主义者来说,他们显然不能接受新的故事。

如果只是写成小说出版,不拍成电影也就罢了。

拍成了电影,那就势必会对其进行贬低,甚至抵制。

一时之间,电影的几个主创都陷入了漩涡的中心,尤其是苏菲玛索。

这个十八岁的小姑娘,因为这部电影,名气瞬间比之前大了好几倍,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质疑,还有种族主义者的辱骂。

面对质疑,苏菲玛索毫不畏惧,她告诉记者:“任何看到过电影的人都知道,电影里的男主角是一个优秀的男人,是一个完美的情人。

某些人不满意的,无非是因为他是个中国人,如果这个角色换成法国男人?这些人还会质疑吗?

我们欣赏一个人,是因为他优雅、成熟、幽默、善良等许多优秀的品质。

而不是因为他是法国人,他是白人,我鄙视那些种族主义者!”

苏菲玛索的言论获得了满堂彩,尤其是获得了女性观众的支持。

一般来说,女性的种族观念要弱于男性,因为她们在社会关系中,往往处于比较弱势的一方。

这就是为什么经常看到很多女生无脑哈韩哈日,还有easygirl什么的。

只要她觉得对方帅,或者有钱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不会考虑太多。

而一部分男性对韩流之类的东西深恶痛绝,本质上并不是讨厌那些欧巴之类的玩意儿。

因为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前提都是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对一个东西毫无兴趣,并不了解,那谈何讨厌呢?

那么一部分男性讨厌的是什么呢?是本族女性对异族男性的投怀送抱,无脑崇拜。

这很容易推断,因为只要性别反过来,大家马上就喜闻乐见了。

这种现象,人类几千年男权社会留下来的通病,放在任何一个民族都适用。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现象对于种族的发展和延续,其实是有利的。

《情人》在法国上映后,尽管一部分法国人对这部电影深恶痛绝,但是大部分法国女性观看过这部电影后,大多非常喜欢。

因为这部电影拍得唯美浪漫,杨叶作为男主角,英俊多金,风度翩翩,可以让她们的幻想得到全方位满足。

而且,杨叶并不是一个寂寂无名的人,他本身就拥有很大的名气,在法国拥有很多粉丝。

就算不粉他的人,只要稍做了解,就会知道他那些牛逼闪闪的发家史。

自从十二年前横空出世,一路走到今天,杨叶早已活成了一个流行文化符号,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无数拥趸。

换言之,他的牛逼已经超越了国籍,站在了这个时代,人类金字塔的顶端。

些许的诋毁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炒起来的热度反而有助于票房。

在不断地争吵声中,《情人》的法国票房一路攀升到500万人次,(注:法国电影票房只计算人次。)

作为一部非功夫片来说,这已经堪称是神迹了。

不过,法国人对文艺片的接受度本来就比较高,《情人》本身就是一部法国电影,只不过男主角是中国人罢了。

有这个票房,也就并不奇怪了。

早在七十年代,好莱坞的特效技术还不牛逼的时候,功夫电影就是世界影坛最牛逼的视觉奇观。

李小龙的《龙争虎斗》、《猛龙过江》都在法国创造过观影人次超过400万人的神迹。

《精武门》的观影人次也达到了300万。

只不过李小龙一死,无人能接过他的大旗,功夫片就此沉寂。

等到陈龙彻底崛起,已经是十多年后的事了。

那时候,好莱坞已经基本成型。

即便是强如陈龙,也无法在法国市场重现李小龙的辉煌。

他的职业生涯,在法国的最高票房,也只是凭借《尖峰时刻2》创造的171万人次。

不过《尖峰时刻2》是2001年的电影,那时候全球的观影人次相比七十年代已经降低了好几个档次。

所以,陈龙已经很牛逼了。

由于杨叶的横空出世,无缝接过了李小龙的大旗,在法国市场连创辉煌。

还帮助陈龙提前十年成型,在法国市场也享受大名。

他主演的《快餐车》、《醉拳2》在法国的观影人次都超过了四百万。

尤其是杨叶搞出来的“轻功”,也就是跑酷,近年来风靡欧美,拥有大量拥趸。

杨叶这帮人不断在电影中强化“轻功”的概念,每有动作片问世,他们必然在电影中秀上一两段“轻功”,吸引了大量粉丝观看。

所以,现在的香港功夫片,在法国市场的威势,比原时空大了好几倍。

几年前,李联杰也成功打入法国市场,虽然威势不如杨叶和陈龙,但也能创造平均近百万人次的佳绩。

《情人》在法国的500万人次,换算成港币大概在8000万左右。

不过电影还没有下画,最终票房大概会达到1亿港币。

对于杨叶来说,《情人》的票房算是他近几年在法国市场的新高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