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念想(1 / 2)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

但毕竟作为一个习惯高压力的现代人,谢慨还是懂得如何去适应环境的,总之,他先是定了定神,然后抛开那些他尚未能理解的问题,便先琢磨起了眼前的局势来。

‘记忆里,今天是武德元年七月初三?那么,今年是公元618年。我记得杨广是618年三月死的。所以,隋炀帝(李渊追谥)被杀已经近四个月了,那么此时隋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也应该很清晰了。

而这里是高墌城,秦陇之门户。

所以,我在浅水原战场?’

虽说隋唐交接时期的历史对于谢慨这种云历史爱好者来说并不是特别熟悉,不过他总算还是知道大势所趋,先不管这个世界有多么的不对劲,如果历史的惯性还存在,那么就算是平行时空,最后大概率能平定天下的也应该是李唐。

而现在,他人在高墌城,对面有着‘秦’字大纛的营寨应该是薛举的军队。那么这一战的信息就已经很清晰了。

换句话说,他穿越前可不是还在与损友吹水这一战吗?

那么再换句话说,他此时可不就是在李二郎的麾下嘛!

‘所以,只要我能活下来.....这便是泼天的富贵!’

像是既定的命数般,脑回路异于常人的谢慨在心中定下了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主线任务。

......

但沉思良久,谢慨还是决定确认一下记忆中的历史与这边有没有偏差,所以装作不经意间,他便低下头,问了问身边的小卒。

“我且问你,先前据守城池的是不是薛举的人?高墌城不应该是在我们手里吗?而今日一战,先锋攻城的士卒死伤又如何?”

谢慨的脑海里有这一战的模糊信息,但历史只言片语的记载却与他此前的经历有些对不上,所以他便问出了这么三个问题。

“禀将军,今早薛贼轻骑劫掠四野,驱赶四周百姓逃入城中,又乘乱突袭夺下了高墌城,而吾等右翊卫的弟兄恰好赶至,大将军乘其立足未稳又让吾等反攻夺城,而那时将军你恰好在解押粮草,故不知此前缘由。而此战吾军伤亡三百四十余人便剿灭了贼众,又攻下了城池。”

站在谢慨身边的小兵甲先是被他雄浑的声音吓了一跳,但看了看谢慨那至少比他高了一个头的雄躯,以及被他身躯遮挡光线而产生阴影笼罩的压迫感,便还是恭恭敬敬的向他回答道。

“而薛贼部众虽说仅两千余人,但吾军伤亡甚少也全因谢将军先登攻上城头,只一照面便将那薛贼先锋麴莽阵斩。如将军这般的猛士,实乃我生平所见。可笑那贼将还妄想坚守至薛贼大军来援,终不知此时他的头颅正挂在城门楼上。”

而且,他还发自内心得顺势拍了拍谢慨的马屁。

......

‘我记得,历史上618年六月薛举就已经联合梁师都合击关中了,而且派了宗罗睺攻泾州,只是没能攻下来,便将大军驻扎在圻墌城,又同时派人劫掠岐州和豳州。而现在是七月了,那么今日一战,必是小股轻骑突进的薛举军劫掠部队抓到了机会偷袭抢占了高墌城,只是在等薛举后续兵力的时候,正巧碰到了唐军的先头部队,两千人没能守住高墌城,又被唐军夺回了城池。所以,北面的营寨是唐军夺下高墌城后以防薛举军绕后截断唐军粮道的侧翼,那么正面的营寨就应该是姗姗来迟的薛举主力军了!所以,这真是浅水原之战,也是正常的历史记载中,李二郎横扫天下的起点!’

但显然,谢慨忽略了小兵甲说他‘前身’勇猛的赞美之言,只是用着前世云来的资料与今生的记忆对比分析局势。

‘真是好开局!现在李二郎潜龙在渊,身边的英才基本都没怎么冒头,此时正是我谢某人抱...发挥才能的好时候啊!’他心中一定,飘飘然的心绪像是那令人沉醉的美梦,甚至都让他忘了,他现在还是李三娘麾下关陇军部曲中的一份子。

‘而这样的乱世!我谢某人,真是期待已久了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