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唐俭37(1 / 2)

是夜,月朗星稀。

唐营中军大帐中,年轻的大唐秦王李世民正卧躺在木案上,而他身侧一个小案上摇曳着一盏烛灯,火光昏黄,却也照亮出了一侧正静坐养神的杜如晦。

白日时,李世民放权于刘文静,杜如晦便随着李世民回到大帐,期间刘文静陈兵曜武的决策也由刘文静的亲兵带来汇报于李世民。

彼时,刘文静因为唐俭的反对,对于李世民的严令还是放在心上的,故他用殷开山曜武军势之策后便汇报于李世民,更是言明自己只是陈兵以壮军威,并不会与秦王的决策向背。

但是,李世民只是让刘文静的亲兵告诉他,“本王既已放权,此间战事便全凭刘长史做主。”

而刘文静得到李世民的回话之后,这才真正放下心来,虽然明日之战他还是会见机行事,但起码战时来自李世民的掣肘便不需要考虑了,故他此时倒也是安然休息,而高墌城中的诸将也尽是如此,不是养精蓄锐静待明日便是兴奋异常难以入睡。

唯有一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而这人便是唐俭,自日间诸将皆赞同陈兵曜武之事后他心中便有种不祥的预感,他也是高门大族出身,其祖父侍北齐,其父为隋戎州刺史,故他年少时,亦得‘天人感应’之赐,变得直觉敏锐又善用口舌。

而他自己早年以孝道闻名,又与李渊共掌过禁军,故也能在李世民这里说得上话。

此时,他竟深夜来到李世民的大帐,准备面见秦王之后一吐心中之言。

唐俭相貌豪迈,性格磊落,在历史上他是个出色的外交官,也善于察言观色,在日间他虽然确实见到李世民的病态,但他始终不明白为何李世民既然想要继续实施坚壁清野的策略,为何却还要放权于刘文静一人独断?

他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将军,算是个干实事的文臣,而他自己的心中也更倾向于李世民的战略意图,拖垮薛举。

毕竟他可没有什么破阵擒贼立大功的念头。

而事已至此,心中老有不祥预感的他还是想要再规劝一番李世民收回刘文静的权利。以免明日陈军城外时万一着了薛举的道。

这虽说会得罪刘文静吧,但他的直觉不怎么出错,此役给予他的心慌竟然比以往任何他处于祸事时都要强烈,于公于私都不由得他去做这个恶人。

故在让李世民帐前值守的亲兵进去汇报他欲参见秦王之后,唐俭便吹着夜晚的凉风,等待李世民的召见,他甚至都想好了说辞。

但亲兵去去便回,还带着帐中随侍的杜如晦一并前来。

之后,那亲兵便继续值守,杜如晦却是近前一步,直接说道,“唐公欲深夜参见殿下,可有急事?若无甚重要的,便退下不要打扰殿下养病。”

说罢,杜如晦目光锐利,向唐俭看去,此时月光惨淡,也没压住杜如晦眼中的火光。

而杜如晦这话说得也并不客气,毕竟在他的视角中,唐俭亦是李渊的老臣子,与慕容罗睺,刘弘基等人是一派的,当然现在还要多了一个渐渐与李世民离心的刘文静了。

唐俭闻言却是心中一紧,他向来直觉敏锐,也感受到了杜如晦言语中对他的不待见。

而既然杜如晦上来也没有与他寒暄一阵,只言无事便退下,要知道他唐俭亦是一军总管,岂是一个小小参赞可以调度的?

但他却知道,杜如晦虽然现在只是区区一个法曹参赞,却在绝大部分时间可以代表李世民。因为,昔日太子李建成怕秦王府坐大,便建言李渊将李世民手下的能人皆派往外地任职,美曰其名人尽其用,实则却是分割李世民的羽翼。

唯有这杜如晦,是李世民亲自向李渊求情保下继续任职于秦王府。

如此可见,杜如晦便是李世民的心腹谋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