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扬名33(1 / 2)

董卓说到做到,他在雒阳就说过,李桓回长安会设宴款待。

晚上就设宴了。

这宴席还不小。

吃吃喝喝,看歌载舞的,那都是小事。

最重要的是,在这宴会上,西凉阵型的人,李桓总算是看到了不少,有在历史上名留青史的,也有寂寂无名的。

司隶校尉赵谦。

中郎将徐荣。

中郎将张济。

校尉李蒙,王方。

长史刘艾,主簿田景,议郎彭伯……

这些有些在历史书上彰显过一两笔,有些李桓连名字都没有听过,但是不可否认,他们都是太师府的核心军政力量,是目前长安政权的架构所在。

当然,也还有一些人,就显得更加隐晦一些。

也更加低调。

比如,还在担任弘农王郎中令,自弘农王死后,却不入朝廷任职的李儒,李文忧。

这个号称董卓麾下第一谋士的中年文士就十分低调。

他站在那里,就好像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一点都不起眼,甚至一眼过,直接能够被忽略,他不会去和别人攀谈,别人也对他敬而远之,有些格格不入。

还有一个,被朝廷拜为高阳乡侯,左中郎将,太学祭酒的蔡邕。

这个可是董卓阵型的第一大儒。

是读书人的一面旗子。

董卓对他十分尊敬,他为什么愿意接受董卓的征辟,投身西凉阵营,这个不得而知,但是他对董卓倒是做到了尽心尽力,单单是宴席上,就能听到,他三次劝谏董卓,比如说要尊敬天子,不要大肆享受……

董卓表面倒是接受,但是那敷衍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

……………………

晚上。

章台大街的一座宅子,三进三出,有些乱,但是勉强能落脚。

这是董卓赐给李桓的府邸。

以示恩宠之心。

“主公,宅院已经看过了,应该长年有人生活,保存的不错,只是有些乱,可能是之前的人抄家的时候,下手太狠了,明日让人简单收拾一下,应该可以入住,前院和中院让我们亲兵驻扎倒是没问题,但是后院就显得有些小了,要不我们亲兵挤在前院,中院和后院留下来?”

作为亲卫首领,李四已经去检查过这座府邸的情况了,也安排了一下,便立刻回来禀报李桓了。

“我又没有什么内眷,前后院让亲兵进驻,中院留下来当办公的地方就行了!”李桓喝了不少酒,宴会上盛情难却,大家都想要结识一下他这个青年新贵,不断的给他灌酒,虽然这时代的酒有些度数很低,但是喝多了,也有些头晕目眩的。

“行!”

李四点点头,就立刻去安排。

“你立刻让人出城通知一下,明日一早,让李真叔父,还有,蔡先生一起进城!”李桓这时候,想要商量点事情,才感觉,自己原来根本没有人能商量,手下小猫两三只,那有什么谋士啊。

一个是李真,一个是胡轸,李真叔父老观念太重,思维不够开阔,但是勉强能有一些老经验,给自己捡捡漏还是行的,但是指望他出谋划策就不太现实了。

至于胡轸。

胡轸是暂时来说不能动,做戏做全套,这时候的做实了胡轸依旧是武威营主将,不能把这武威营给丢掉了,所以他必须坐镇灞河军营,保证武威营不会有任何变数。

“另外还有李陆,让他来吧!”李桓深呼吸一口气,今天这董卓给自己的信息量太大了,他脑壳子都有些转不过来,一人计短,还是多几个人的商量一下。

“诺!”李四再一次点头。

李桓这时候才有些叹气,摆着手指算了算,能商量事情的人,还真是少啊。

要是这时候,自己身边有一个李儒啊,诸葛亮,这种人物来分析问题,出谋划策,那就舒服多了。

可惜。

就现在自己的名气来说,也招募不到好的幕僚和谋士的,读书人都奔着名气去的,不然不会这么多人放在曹操投奔,投奔袁绍和袁术,无非就是四世三公的名头太盛了,从小就能让袁氏兄弟养出声望来。

他是西凉将,这更能得到读书人的认可了。

至于西凉的读书人……

本来就不多。

那个苦寒之地出来了,都是杀出来的武夫,哪有什么读书郎能活的下来的,出一个李儒就已经不错了,他记得后来还有一个贾诩的,就不知道现在这个贾诩在哪个角落。

还没混出头啊。

他记得的历史没错,那就是贾诩的第一次扬名,应该是董卓兵败之后,李儒已经消失在这个舞台了,西凉军集团岌岌可危,马上就要被清算了,他出谋划策,游说四方,整合西凉的将领,上下一心,反攻长安。

至于他在谁的部下,这没说。

李桓觉得,自己可以让人去打听一下的,把人找出来,招收到自己麾下,这应该还是一颗没有发出光芒的珍珠,把他身上的灰尘给扫干净了,便可照耀四方了。

………………

“噗!”在这时候,李桓突然一口憋不住的淤血给吐出来了。

“主公!”

李四李冲这些亲卫赶紧上前,小心翼翼的看着李桓。

“无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