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1 / 1)

二中的早餐不得不提。一阵鬼哭狼嚎,歇斯底里的早读后,青春期的我们,肚子早已如稻田里的青蛙此起彼伏叫个不停。

临近下自习,大家都竖起耳朵,等待着下课的铃声。铃声一响,同学们犹如奥运会的百米黑人听到了起跑枪令,甚至有违规抢跑者,一个个似离弦之箭奔向食堂。偶尔也能看见个别女同学冲刺到队伍的前端,长发在风中肆意乱舞,让人见识到巾帼不让须眉。

二中的食堂分两层,一楼主要提供大锅稀饭,馒头,米饭,开水里捞出来的青菜,常年累月,一成不变,培养出了一大批体弱多病,营养不良,一脸菜色的莘莘学子。二楼是由教师家属承包,品种稍多,竞争激烈,有冷汤泡米粉,地沟油炒菜等等,相比之下,这里人流涌动,甚是热闹。

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先到的能吃上开水泡的米粉,打捞汤锅底下屈指可数的蘑菇青菜,如获至宝。后来的就只有温水泡的米粉,清汤寡水的待遇。斯文矜持的女同学,久久不好意思动手,便只有沦落到残羹冷食。让人明白一个真理: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所以经常有人插队,为抢舀汤的勺子,有人抢到勺子久久不肯放手,恨不得跳下汤锅捞他个一上午。有的抢到勺子,舀完汤传给后面关系好的同学,完全不理会下一个排队者,眼见煮熟鸭子突然飞走了的感受。于是,早餐的汤勺,犹如电影《黑社会》里的龙头棒,大家为了争夺这个话语权,前仆后继,大大出手,成就了一大批学校帮派,侠义分子。

据说从我那届以后食堂进行了大改革,向着提高学子身体素质,校园和谐的目标前进了。

生活总不止眼前的苟且。除了枯燥乏味的课堂,还有偶尔也能兴奋一下的时光。

看着地理课上旋转的地球仪,已经想入非非的幻想成操场飞驰的足球了,在迫不及待的倒计时中,迎来了2002年举世瞩目的德国足球世界杯。校园也响应潮流,刮起一阵足球风。我是个真实的球迷,自然乐在其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