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1 / 2)

  黎英睿坐到陆昊旁边,和他肩并着肩。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听我讲个有关‘创造’的故事。”

  陆昊偏头看他,眼里含着深深的疑惑。但既没有打断,也没有反问。而是谦逊地请教道:“愿闻其详。”

  黎英睿掸了下裤子上粘的小纸屑,缓缓道:“1764年,在英国兰开郡,有个叫詹姆斯的纺织工。一天回家,他不小心踢翻了妻子的纺纱机。刚要扶起来,他注意到被踢倒的纺纱机居然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dìng)变成立着的了。

  他忽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是不是就能纺出更多的纱?他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天就造出一个纺轮带八个纱锭的新纺纱机,并用他女儿的名字‘珍妮’来命名。

  ‘珍妮机’效率是原来的八倍,纺出的纱质量也好。他不仅自己用,还往外卖。珍妮机的销量越来越好,詹姆斯也日渐富裕。

  但有一天,一伙人突然冲进他家,不由分说地打砸抢烧。

  原来,珍妮机的发明提高了棉纱产量,导致织布厂收购棉纱价格下跌。那些没有珍妮机的纺纱工人,不但产量低,又卖不出好价钱。日子久了,他们的积怨爆发,认为是詹姆斯害他们陷入困境。

  甚至还有人放火,点燃了詹姆斯的房子,把他们夫妇赶出了小镇。

  詹姆斯夫妇流落街头,却还是在努力地改进珍妮机。

  直到1768年,詹姆斯获得了专利;1784年,珍妮机增加到八十个纱锭。等到1788年,英国已经有两万台珍妮机了。正是珍妮机的出现,才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造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就是创造的故事。”黎英睿拍着陆昊的手背,语重心长道,“‘创造’的故事,从来都是和‘破坏’一起发生的。被颠覆的旧产业,会不可避免地消亡、淘汰。而带动新产业,击败旧产业的这批人,往往被叫做:企业家。”

  陆昊回握着黎英睿,眸光闪动。

  “当然了。创造带来的回报,也是我这样的投资人所寻找的。”黎英睿挑了下眉毛,狡黠一笑,“这个回报叫做:超额利润。”

  陆昊也笑了,露出两颗雪白的小虎牙:“黎总...我,能叫你睿哥吗?”

  【作者有话说】回家后。

  大公主:闺女儿,玩得开心吗。

  小公主(点头):开心。看鹿鹿。肖磊说鹿鹿四个胃排脖子里,胡萝卜一边掉一边消化。到肚子里就直接变成了粑粑。

  还看驴马烂子唠嗑来着,它俩唠唠急眼了,就骑一块儿了。肖磊说因为春天来了。

  大公主(第二天上班)(指着磊子)(拍响惊堂木):来人!把这个山炮给我捆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