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1 / 2)

  几人把球车,球包和球杆扔在原地,急匆匆地往休息室去。

  刚进屋,大雨倾盆。

  既然暂时没法打球,就只能坐一块儿喝茶。

  大人物谈生意,一上来就谈钱是很俗的。通常以寒暄开头,闲聊为主,最后才切入正题。

  直到都聊累了,何文广才道:“据我所知,泉亿从天使轮就是睿信领投。怎么到了C轮这儿,打算做跟投了?”

  所谓领头和跟投,是按照出资金额决定的。领投出钱多,跟投出钱少。

  正常来说,稍微有点野心的机构都会争取领投。但事无绝对,有些高风险的项目,也会采取跟投规避风险。何文广这时候问一嘴,也是有他担心的道理:有钱干嘛不自己赚,还得跟别人分?更何况还是分个小头。

  “现阶段来讲,泉亿是睿信唯一的战略性项目。如果可以,我是打算一直跟进,而不是挣点钱就离场。”黎英睿苦笑,“但如今泉亿的估值太高,以睿信的实力已经做不了领投了。毕竟饭总得一口一口吃。”

  “既然饭要一口一口吃,怎么还这么着急上市?”何文广追问道,“甚至要买壳上市。”

  买壳上市又称‘后门上市’,是一种上市手段。简单来说就像寄居蟹似的,先买个上市壳,再慢慢搬进去,最后名一改。这种上市手段,不用排队等待审批,比正常上市快。

  黎英睿当然不能说因为市长要调职。

  走正常程序,证监会得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资产质量、股东背景、巴拉巴拉等进行细查。即使顺利,也得两三年。

  张远卓盯着那市一把手的位置,盯得眼睛都出血丝了,还能等两三年?等到那时候,下一任市长屁股都坐出痱子了。

  黎英睿四两拨千斤地搪塞:“新公司申请漫长,结果也不确定。现在监管这么严,买壳未必不是上策。何况壳公司已上市多年,可以提供比首次公开募股更广泛的股东基础。”

  “壳公司我们选的江龙钢铁,”张远卓插话道,“基本都运作得差不多了,就差小黎临门一脚。我们计划是年内彻底实现上市。”张远卓把年内两个字咬得很重。

  黎英睿惊讶地看向他——年内这个期限,可是比之前说好的早半年!

  张远卓没看他,端起杯子抿了口茶。

  “哦,看来黎总这回是势在必得啊。”何文广看出两人之间的暗流,准备把这茬带过去。

  黎英睿也只能哑巴吃黄连,配合着扯出个假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机会,还是尽快抓住的好。”

  回程的路上,黎英睿面色凝重。

  何文广对泉亿非常看好,爽快地承诺出一个亿。这个数字非常巧妙,既是领投的位置,又不会挤掉睿信成为最大股东。

  非亲非故的,这么够意思,想必这里面少不了张远卓的周旋。

  而相应的,张远卓目的也很明确:给你找了个这么大的财神爷,你就别拖拖拉拉了,赶紧把这事儿给我定下来。

  目前关于江龙钢铁的评估还没有结束,年内上市,岂这不是逼他月内就得拍板?按照目前的估值,购下江龙钢铁需要2.3亿,如此大的金额定夺,怎能草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