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 / 2)

  董玉明吐槽道:“这不就是身高不够,发型来凑?我打了发胶穿了鞋,也能自称一米八。不过他们更夸张,一米五的个儿,头发吹半米来高。”

  陆昊则崇拜地看着黎英睿,感慨道:“黎总真是博学多才,我班门弄斧了。”

  “隔行如隔山,要这里坐着个建筑行家,我可不敢侃侃而谈。造楼,咱都是外行。投资,我是内行。IT,你是内行。”黎英睿笑眯眯地切入正题,“为什么选择做2B?现在风口都在2C那儿,2B的可是慢功夫。”

  “是这样没错。”陆昊点头道,“但2C的市场太大了。蛋糕大的地方,只能烧钱换GMV。我这种小虾米,怎么烧得过巨头?但2B不一样,2B是在一个狭小的领域里深耕。投资界不是有句名言,叫‘不能让一个大公司在一个小市场发展’。我觉得这话反过来也成立,那就是‘别让小公司去大市场当炮灰’。”

  黎英睿闻言,眼睛刷一下亮了。他身子微微前倾,火热地看着陆昊:“小陆今年多大?”

  “88年的,27了。”

  “难得。难得。”黎英睿连连称赞,“当行业风口四起的时候,能沉下心,本就是一件难事。更何况这么你还这么年轻。”

  陆昊被夸得不好意思,只能更加用力地夸回来。什么‘黎总一表人才’,什么‘百闻不如一见’,到最后连‘黎总简直就我偶像’都出来了。

  两人也不都聊业务内容,话题天南海北,无所不包。直到华灯初上,才依依惜别。

  陆昊前脚刚走,黎英睿就扭头问董玉明:“你觉得怎么样?”

  董玉明思忖片刻:“有GMV,也能看到毛利。但模式还差点意思,缺少针对海鲜行业的特性。”

  “这些都是细枝末节。”黎英睿道,“投资最大的标准是人。只有人才,才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董玉明心领神会:“黎总看这小子还行?”

  黎英睿没有正面回答,端起凉掉的咖啡抿了一口:“在我眼里,有三种人最值得投资。”

  董玉明见他要授教,忙不迭地掏出小本子,摁好水笔。

  就听黎英睿缓缓道:“第一,持有‘匠人精神’。所谓匠人精神,指的是执着专注。曾有个老企业家找我合作,谈话的时候一打听,发现这人十年内横跨了七个行业,我当即拒绝了他。这种油炸猢狲的性格,注定和成功无缘,因为他永远在挖到矿的前一秒撂锹。”

  “第二,喝水‘只取一瓢’。越想赚钱,越赚不到钱。钱是有灵性的,它只会流向那些能产生更多的价值的人,而不是跟在它屁股后头追的人。”

  “第三,对人‘慷慨大方’。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他自己仅持有1%的股份,剩下99%由员工所有。我认为就是这种气魄,才能让华为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因为舍得分钱的人,所有人都希望他成功。这就叫‘以其不争,得成其业。’”

  董玉明看着笔记本上的三条,分析道:“陆昊这小子岁数不大,还看不出来专不专注。但选择2B海鲜平台这么个切入点,没有贪多贪大,看得出是‘只取一瓢’。股份也没都捏手里,团队人人有份。也算是‘慷慨大方’吧。”

  黎英睿微笑着点头:“是个难得的青年才俊。派团队去他公司调查,看看A轮需要多少资金。”

  【作者有话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