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采访361(1 / 2)

  秦林耐心解释:“这主要看修复的文物是什么类型,一般纸张类的文物就不会戴手套,或者说有大部分的修补环节不能戴手套,因为需要支付去敏锐的感知纸上的情况,戴上手套就会降低支付敏感度,不利于文物修复,但有些文物的修复就需要戴手套,以免对文物进行伤害。”

  苏晏点头表示理解。

  这会儿那位被秦林称唿为严师傅的文物修复师,正在修复一件古陶瓷。陶瓷的修复其实由来已久,在古时候就已经有相应的修复记载。

  杨师傅在那里修复,秦林就在边上给苏晏科普。

  “书上说用未蒸熟面筋入筛,净细石灰少许,处数百下,忽化开入水,以之黏定缚牢,阴干,自不脱,胜于钉钳。这是最早的关于陶瓷修复的记载。古时候就已经讲究怎样修复陶器既牢固又美观。”

  苏晏点头,“我之前就在书上看过,古陶瓷修复记忆其实是我国很古老的一项传统记忆了。有记载的陶陶瓷修复的方法有很多。”

  秦林:“虽然早有记载,但古陶瓷器的修复并不简单,要修复古陶瓷器,和其他文物不同,不同于普通器物。他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文物修复的原则,在修复的过程当中也要忠实于食物的历史原貌,不能够为了追求美观或者说是操作者的主观臆造,随意去加工更改。对修复当中的每一道工艺都要做到有据可查。”

  严师傅听到秦岭的话,抬起头笑着说:“秦馆长对所有文物的修复都是高要求的,可不仅仅是古瓷器,只不过陶瓷器的损坏情况比较多,所以修复起来难度也更大,所需要的技法也是五花八门。破碎啊,断裂啊,短缺啊,或者是剥釉、脱彩,严重风化等等。而且那些从外边送到我们这里来修复的文物还可能会出现人为修理不当而产生的其他问题。再说我们修复文物除了要进行基本的修复工作外,还要在修复的过程中保证做旧。要不然这古董可就不像古董了。”

  苏晏连连点头表示受教。

  陈丹和其团队是9点左右到的,在他们到之前的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苏晏跟着秦林又学到了不少东西,不得不说在校外进行学习,尤其是博物馆这样的地方,学到的东西虽然可能会比较杂,但无一不生动有趣,在实际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极大的提升学习兴趣。苏晏想着等这次的访谈节目播出去之后,火是肯定能活的,估计还能带动一波学习考古、保护文物的文化热潮。

  陈丹很干练,那天吃饭时穿着的休闲装让她显得年轻,言谈又风趣,今天换上了一身较为职业的装束,整个人瞧着就是个女强人的形象。

  指挥完现场工作,陈丹向苏晏和秦林这边走来。

  “苏晏,准备的怎么样?”

  苏晏点点头:“流程已经记住了,问题也都看过了。”

  陈丹很满意。“那就好对了,访谈的时间可能比较长,你有没有带保温杯?装点温水,随身带着可乐的时候还能喝点儿。”

  苏晏摇头:“没关系,采访前喝点就可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