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站赤(求追读)(1 / 2)

夕阳西下,天色不早了,即将天黑。

西乡站赤。

站赤,是蒙古语,就是‘驿站’的意思,用于传递消息,供官吏借宿之地。

一个年轻人,头戴东坡巾,身着襕衫,手拿折扇,一副读书人装扮,骑着骏马,带着三个小吏,策马来到站赤。

脱脱火孙,是蒙古语,就是管理站赤之人,负责检查住宿人员身份。

冲年轻人道:“户牒公凭。”

年轻人从怀里掏出户牒公凭,递给他。

脱脱火孙接过,展开类似于现代户口本一样的线装薄本,认真核查起来:“儒户,段誉。”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实行‘千户制’,把蒙古草原分为九十五个千户,每个千户拥有固定的草场,不得随意迁移。

管理这些千户之地的官员,由成吉思汗亲自任命。

这就是蒙古‘千户制度’的由来。

然而,当蒙古人打败金国,占领了北方汉地后,以千户制度为基础的游牧管理制度已经不适用北方的农耕文明了,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实行‘万户总军,长吏牧民’的制度,实现了军政分离。

为了管理北方的汉人,重启了隋唐时期的户籍制度,再参照南宋的户籍制度,把户口分为儒户、医户、匠户、军户、阴阳户、乐户、道士、僧人、也里可温、达失蛮……

儒户,就是读书人的户籍,可以传承,相当于现代的知识份子家庭。

在当时,是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也是官员的主要来源。

脱脱火孙,对着户牒,把年轻人一阵打量对照,没有问题。

又展开公凭,也就是路引,蒙古人管得特别严,没有公凭,寸步难行。

目今正是蒙哥准备灭亡南宋的紧要关头,盘查得很严,更不用说,汉中之地紧邻四川,为防止南宋破坏,管理就更严了。

最重要的是,汪惟贤在追查许赟他们,水泄不通。

若是没有公凭,立时就会被抓起来。

脱脱火孙看着公凭:“去洋州公干。”

没有问题,还给年轻人:“里面请。”

把‘段誉’带进站赤,四人安排在一个房间里,命人送上酒肉,热情款待。

刚安排好‘段誉’,又有人前来借宿,查验户牒公凭没问题,安排吃住。

脱脱火孙送来的酒肉不错,饭菜很丰盛,摆在四方桌上,香气扑鼻,让人食指大动。

‘段誉’坐在靠背交椅上,从羊腿上撕下一大块羊肉,塞里嘴里大嚼:“好吃好吃。这些天光顾着逃命,好久没有吃上如此美食了。”

三个随员各自坐下,撕下羊腿肉大吃起来。

一顿风卷残云,吃得很是高兴,满足的打着嗝儿。

冯京坐在许赟对面,有些不爽:“哥哥,为何给我取名包不同?我哪里与众不同了?”

许赟瞥他一眼:“你哪里都与众不同。记住,目今我叫段誉。”

冯京撇嘴:“哥哥,这名字不行,得给我换一个。”

许赟眼珠子一转:“那叫王语嫣。”

冯京满脸惊喜:“这名字不错,我要叫王语嫣。”

许赟差点没给口水呛死。

~~~~~

汪惟贤站在一张巨大的兴元路地图前,睁大眼睛,仔细看着,眉头紧拧着:“这些狡猾的宋人去哪里了呢?”

自从他醒悟后,第一时间就下令,严加盘查,水泄不通,就算许赟他们长着翅膀,也别想飞出兴元路。

然而,不管他如何查,就是没有许赟他们的消息。

汪元秋快步进来:“二公子,巴山镇治所失火,所有官吏全部殉难。”

汪惟贤很没好气:“你甚意思?巴山镇失火,多大点事,你竟然扰我公干?你可知晓,这些宋人有多奸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