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战(求追读)(1 / 2)

呼呼呼。

三十余蒙古士卒,满脸疲惫,眼睛通红,萎蘼不堪,浑身热气腾腾,跟蒸笼似的,喘着粗气,艰难之极的挪到山岭上。

站在一起,一部分人弯下腰,双手扶着膝盖,勉强不倒。

另一分部人,手里握着顽羊弓,搭上箭矢,颤抖着双手,指向松树林,警惕性十足。

许赟躲在树后,看在眼里,忍不住在心里激赏:“不愧是蒙古铁骑,这时节了,依然警惕性十足,还能保持警戒,不错!非常不错!”

蒙古士卒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依然能记得军纪,保持警惕,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歇息了一阵,唯一的百夫长一打手势,两部分人立时交换,先前喘息的人摘下背上顽羊弓,搭上箭矢,指向树林,担任起了警戒任务。

先前担任警戒的蒙古士卒把顽羊弓背在背上,把箭矢插回腰间箭壶里,弯下腰来,双手扶着膝盖,呼呼喘大气。

又歇息一阵,终于缓过一些劲来,百夫长拔出腰间弯刀,紧握在手里,朝树林一挥。

扶膝歇息的蒙古士卒拔出弯刀,分散开来,交替前进,相互掩护,朝树里推进。

持弓的蒙古士卒担任警戒任务,站在原地不动,手中弓箭对准树林,若是许赟他们此时发起进攻,一定会被后面担任警戒的蒙古士卒射杀。

看着进入树林的蒙古士卒,许赟紧握着手中弓箭,稳如磐石,指着一个蒙古士卒的咽喉,没有下令进攻。

进入树林里的蒙古士卒相互掩护,朝里面推进。

风平浪静,没有被攻击。

百夫长双手紧握着弯刀,带领持弓蒙古士卒,朝树林推进。

交替前进,相互掩护,有条不紊,阵势整齐。

持弓的蒙古士卒在百夫长的率领下,全部进入树林里。

许赟手中弓箭移动,对准了一个持弓蒙古士卒咽喉,弓开满月,右手一松弦。

箭矢如同闪电般,对准这个蒙古士卒咽喉射去,正中咽喉,箭尖从脖子后面透出来,血珠子从箭尖上掉下来,掉在地上,摔成八瓣。

顽羊弓,是许赟在被追杀的时候杀掉蒙古士卒抢的。

这是蒙古军队的标配,由顽羊角、牛筋和木架组成的复合弓,短小轻便,射程远,一般可射两百米,硬弓就射得更远了,特制硬弓可射三百米。

这是当时射程最远的弓之一。

超远的射程,再加上蒙古人的‘曼古歹’箭术,配合蒙古轻骑兵的高速机动能力,这是放风筝的神器。

蒙古人正是凭着由曼古歹箭术、轻骑兵、顽羊弓的超远射程,形成的游击战术,横扫了欧亚大陆,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帝国。

在如此近距离内,许赟一箭射穿蒙古士卒的脖子,一点困难没有。

“敌袭。”百夫长大吼一声。

以蒙古士卒丰富的战阵经验,即使他不提醒,蒙古士卒也知晓该如何做。

持弓的蒙古士卒,移动弓箭,对准许赟。

嗖嗖嗖。

箭矢破空声不断,一支接一支射来,一箭一个,无情的收割着持弓蒙古士卒的性命。

蒙古军队的骑射天下无双,当世第一,无人能敌。

然而,余玠在四川上百次打败蒙古军队,他呕心沥血打造出来的四川强军,箭术会差么?

更不用说,这些人是四川强军的精华,胜捷军,其箭术比起蒙古士卒只高不低。

再占有先手之利。

更有人在树上,居高临下,占尽了地利。

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一轮就把持弓的蒙士卒射杀干净了。

一箭射杀了蒙古士卒,许赟再次搭上箭矢,弓开满月,对着百夫长面门就射了过去。

整个过程,动作熟练,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这都是前任留下的宝贵财富。

许赟运用起来,如同苦练多年似的。

这一箭快准狠,疾如风,快如电,百夫长想要躲闪,已经没有机会了,正中他面门,箭矢入脑,从后脑勺上透出来。

孟继堂他们同样如此施为,箭不虚发,又收割了一波蒙古士卒的性命。

经过两轮射杀,蒙古士卒只剩下十一人了,还处于包围中,然而他们毫无惧意,双手紧握着弯刀,飞奔而来,战意高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