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找不着40(1 / 2)

忽必烈来到漠南,建立金莲川幕府,把北方顶级人才一网打尽,全部纳入麾下。

即使鹤鸣老人、遗山先生这些文宗拒绝了他的招纳,他也极力交好,百般礼遇。

因而,他在北方读书人中的名声极好,威望高。

若是再通过次文会,把北方中下层读书人收拢,那他在北方的威望就会更高了,名声更好了。

最重要的是,此次文会忽必烈图谋极大,涉及正统之争。

南宋虽然腐朽不堪,被蒙古人压着打,然而毕竟还是正统,一旦忽必烈被北方汉人认定为正统,那么他出兵攻灭南宋就是天经地义之事了。

这后果太严重了,比起千军万马的威力还要大。

许赟心头沉甸甸的:“得想办法破坏了。”

正统,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实实在在存在着,可以聚拢亿万人心。

老者一拍额头,想起了甚么:“后生,饿了吧?我给你们拿吃食。”

刚在子午关里美美的饱餐了一顿,倒还不饿,不过若是能带着吃食,在路上吃也不错,孟继堂道谢:“谢老丈。”

老者很是欢喜:“都是老乡,不用谢。”

欢天喜地朝不远处的瓦房走去。

都是四川人,见到面着实亲切,有农夫笑道:“我家还有煮好的吃食,我给你们拿点。”

“我家也有。”

“我家也有。”

农夫们太热情了,忙回家去拿吃食。

没多久,老汉回来了,把一块煮熟的蜡肉递给孟继堂:“这是我今日煮的,剩下不多了,后生,你带着,路上吃。”

孟继堂有些惊讶:“老丈,你们还有肉吃?”

肉,在宋朝虽然没有以前稀少了,也不是一般百姓能吃得起来的。

老者非常自豪:“瞧你说的,我们哪天不吃肉?”

孟继堂笑道:“谢谢老伯。”

老者笑呵呵:“切莫道谢。”

一个农夫快步赶了回来,有些歉意,把三个熟鸡蛋递给黄元鹏:“煮好的肉我吃完了,还好有三个熟鸡蛋还没吃,你带着路上吃。”

黄元鹏诧异:“鸡蛋?”

这个农夫笑道:“没肉吃了,就吃几个鸡蛋顶顶。”

农夫们不断回来,递给许赟他们熟肉,没有熟肉的给熟鸡蛋,没有熟鸡蛋的就给生鸡蛋,要许赟他们在路上整熟了吃。

许赟他们致谢后收了下来。

许赟在心里感慨:“只论关中之地,忽必烈是真的当得起《元史》中记载的那样,他是天上的皇,地上的王。”

呜呜呜。

远处传来鸣嘀声。

孟继堂他们心中一紧,强行压下,没有表露出来。

许赟抱拳行礼:“谢过诸位老乡,我们还有要事在身,告辞了。”

老者挥手相送,热情相邀:“后生,以后到来,到家中座座,千万莫客气。”

孟继堂抱拳告辞:“一定,一定。”

告别了农夫们,许赟他们打马狂奔,飞快离去。

半个时辰。

汪德臣骑着战马赶到,冲农夫们喝道:“可曾见到一行骑着战马,扮成军卒的四川人?”

老者忙道:“见过,见过。”

汪德臣问道:“他们朝哪边去了?”

老者并没有回答,而是问道:“大人,您找他们做甚?”

汪德臣咬牙切齿:“他们是宋人奸细。”

老者怒气满腔,恨恨不已:“宋人奸细?姓赵的又派派他们来做甚?是不是要祸害我们,不让我过上好日子?姓赵的就不是东西,当年四川被屠的时候,他在哪里?我的亲人被鞑子杀害的时候,姓赵的在哪里?我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他又派人来给我招灾了,姓赵的太可恨了。”

姓赵的,是指南宋官家。

一口一个姓赵的,而不称官家,对南宋的好感实在是欠奉。

靖康之变已经过去一百三十年了,南宋多次错失收复中原的机会,北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早就对南宋失望透顶了。

而老者这些四川人,更是蒙古屠川的幸存者,对南宋早就不抱希望了。

“大人,奸细朝那边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