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绝境32(1 / 2)

许赟他们在前,汪德臣他们在后,双方你追我赶,在子午道上逐杀。

双方都是骑术了得,可开硬弓,旗鼓相当,谁也奈何不得谁。

刷。

许赟策马飞奔,路边有一根碗口粗细的树木,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拔出腰间弯刀,在飞驰路过树木时,弯刀一挥,砍断一根树枝,弯刀一挑,树枝跳将起来,许赟左手抄在手里,伸向马嘴,战马张嘴咀嚼起来。

汪德臣追得太紧了,压根就没有时间让战马啃食野草,只能边跑边砍树叶喂战马。

好在,这是蒙古战马,环境适应性极其良好,不挑食,甚么都吃,好养活。

蒙古马,相对于现代马种来说,是落后的战马,但在当时,是世界上最优良的马种,没有之一。

从个头上来说,蒙古马在当时并不是最大的,但其韧性非常好,耐力悠长,特别适合长途行军。

最大的优势,就是环境适应能力极佳,不需要专门带精粮喂养,走到哪吃到哪,树叶野草都是饲料。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可以把蒙古轻骑兵的高速机动能力发挥到极致。

孟继堂他们也是这般做,边跑边砍树枝,边喂养战马。

不仅许赟他们在如此做,就是汪德臣也他们也是这般施为。

胯下战马已经很疲累了,喘气如雷,不能再骑了,不然的话,会累得倒毙,许赟当机立断:“换马。”

右手一紧缰绳,备用战马朝许赟靠拢,许赟左手在马背上一撑,飞身而起,落到备用战马背上,一夹马肚,战马撒蹄狂奔。

先前骑行的战马,身上一空,轻松不少,发出欢快的嘶鸣声。

孟继堂他们展现了良好的身手,很快完成换马任务,骑行北去。

汪德臣胯下战马也累得够呛了,他从马背上跳到备用战马背上,完成换马,打马疾赶。

他的护卫们,也是如此。

双方骑着同样的蒙古战马,用着一样的武器装备,骑射之术虽有优劣,但差距并不算大,咬得很紧,许赟他们甩不掉汪德臣,汪德臣他们追不上许赟。

来到一条小溪旁,许赟回头一瞧,汪德臣们离得有点远,有点时间,当机立断:“喝水,饮马。”

跳下马来,牵着两匹战马,来到溪边,战马欢快的嘶鸣着,大口饮水。

许赟把水囊塞子拔开,浸到溪水里灌水,同时趴下,大口喝水。

此时,浑身热气腾腾,心跳加快,如此暴饮,很不好,然而此时哪里顾得了许多。

孟继堂他们如此施为。

时间有限,许赟没喝几口,汪德臣他们就追近了,许赟喝道:“上马,走。”

飞身上马,狠狠一抽马背,战马喝得正酣畅,哪里想走,不情愿嘶鸣数声,在许赟的抽打下,不得不迈蹄狂奔。

孟继堂他们也是这般,从后跟上。

一行人,很快就过了小溪,来到一箭之地处,许赟一拉马缰,停了下来,摘下顽羊弓,搭上箭矢,对准了小溪。

孟继堂他们当然知晓许赟如此做,是为了阻止汪德臣们喝水饮马补充水囊。

在这种追击战中,拼的是持久力,不仅是意志的比拼,更是后勤的比拼。

后勤中,水是非常重要的。

不让汪德臣他们补充水囊,不让他们喝水,不让他们饮马,目今还看不出重要性,随着时间推移,就会渐渐体现出来。

汪德臣当然知晓这有多重要,想要补充水份,然而许赟他们摆出了架势,他只得一咬牙,喝道:“过去一部分人。”

他把人手一分为二,一部分冲过小溪,前去掩护,另一部分人喝水饮马灌水囊。

如此一来,许赟他们就没有机会了,只能离开。

谁叫汪德臣有着绝对兵力优势呢?

两部分人手,轮流喝水饮马补充水囊,迅速完成补给,在汪德臣的率领下,从后追去。

孟继堂策马飞奔,骂骂咧咧:“汪贼太不要脸了,竟然仗着人多完成补给。”

黄元鹏也是愤愤不平,然而无可奈何。

谁叫许赟人手太少,只有十五人。

没多久,身后传来急骤的蹄声,汪德臣率领下的护卫又追上来了。

黄元鹏扭头看着身后的追兵,眉头紧拧着:“这不是办法啊。”

不能甩掉汪德臣他们,对许赟他们肯定不利,最先崩溃的肯定是许赟他们,必须要想办法甩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