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子午道(求追读)24(1 / 2)

一路骑行,到了子午镇,打马朝北而去,很快就进入了子午道。

子午道,是连接汉中和关中的一条著名古道,兴起于先秦之时。

因为这条道路是南北走向,古人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因此而得名。

子午道,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旧路,一条是新路。

旧路,主要在秦汉魏晋时期,从子午镇开始,向西南而去,到直城再转而向北,进入秦岭,越过秦岭,来到关中。

到了六朝时期,新路出现,到了子午镇,直接朝北,走两河口、兴坪、汤坪,在七里沟与旧路汇合,北上入关中。

许赟他们走的是新路,通过子午镇,直奔北方而去。

“真是险绝。”许赟骑在马上,看着两侧陡峭异常的山脉,一眼望去,只见山连着山,峰峰相连,不知道有多少座山。

眼里除了山,依然是山,还是陡峭到猿猱难越,飞鸟难渡的大山。

孟继堂眼睁大眼睛看着,颇为惊讶:“比起米仓山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米仓山,是介于四川和汉中之间的天然屏障,以险绝闻名。孟继堂他们追随余玠与蒙古人作战,更是北伐汉中,走过米仓山,对米仓山的险峻,那是相当的了解。

原本以为,米仓山已经够险绝了,此时方才知晓,米仓山与之相比,差了一大截。

汪惟正虽然没有被治疗,然而身上的伤口已经凝血了,他强忍着疼痛,硬是没有叫一声疼,真的是够硬气,是条汉子。听了孟继堂的话,笑道:“你也不想想,子午道要是不险绝,汉高一把火烧了栈道,楚霸王会放心他,认为他无东窥之意。”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就是汉中,刘邦很不服气,然而实力差距过大,又不敢不遵,只能忍气吞声去汉中就封。

走的就是子午道这条险道。

在当时,汉中地小人少,属于偏僻之地,刘邦就封,基本上等于宣判了死刑,无能为力,不可能成为项羽的对手,然而项羽依然不放心他,派兵名为护送,实为监督。

张良明白项羽的意思,给刘邦出主意,不如烧掉栈道,以明不会再东向之意。

刘邦对张良是言听计从,欣然采纳了这一策略,一把火把栈道烧掉了,项羽认为刘邦无法再回关中,因而放心了。

许赟颔首:“后来,汉高拜韩信为大将,献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了迷惑项羽,就派人重修栈道,却是懒懒洋洋,一副要修好栈道需要很长时间模样。成功的把项羽封在关中的三秦诸侯给骗了,他们把兵力放到子午道前,只等痛击汉军。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韩信率兵从陈仓道奇袭关中,一举还定三秦,章邯不得不自刎而死。”

一条在子午道里的险要栈道,硬是被张良和韩信给玩出了花活,一烧一修,拿下关中,成为刘邦的基地,成功灭掉项羽,统一全国,建立汉朝。

汪惟正听在耳里,很是惊讶:“没成想,你竟然知晓得如此之多。”

依他想来,许赟这些南宋士卒,不识字,即使识字也不会太多,哪能博古通今。

许赟斜他一眼,真以为只有你们这些世家子弟才会读书识字?我就不会?

孟继堂骂道:“你个汉奸,小瞧谁呢?哥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世上罕有。”

一句话,既骂了汪惟正,又拍了许赟马屁,一举两得。

汪惟正才不会信,撇撇嘴,辩解:“我们不是汉奸。”

黄元鹏忍他很久了:“巩昌汪氏不是汉奸,谁是汉奸?”

汪惟正很不服气,梗着脖子:“这位英雄好汉,你若骂我别的,我自是无话可说,然要骂我是汉奸,我还真不能不说道说道。靖康之变后,天下两分,赵氏南迁,北方易主,到如今已经一百三十年了,我,我父,我祖父,我曾祖,我高祖……他们都不是宋人,何来汉奸之说?”

建炎南渡已经一百三十年了,以二十年为一代人计,已经六代人不是宋人了,北方汉人早就不认南宋了。

这话,汪惟正说得理直气壮。

孟继堂有些理亏,但仍是嘴硬:“汉奸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是汉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