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土法制硝困难多(1 / 2)

中书省的纷纷扰扰,暂时还和朱樉关系不大。

转炉空气炼钢法解决了熟铁数量不足的问题。

还剩下的难题,就是硝石。

黑火药之中真正发生反应的乃是硝酸钾。

古人也很早发现各种不同硝化物的区别。

有朴消、消石、芒消、马牙消、英消、盐消、土消、火消等数十种不同硝化物。

制造火药的则是称之为火消。

古时消同硝。

工坊管事抱着一本厚厚账册,“殿下,往日里硝石多来自山西、山东、西北之地。”

华夏大地的硝石多源自西北,春秋时期的《范子计然》就有记载“消石出陇道。”

“如今西北大战,山东山西的硝石多要供应大军所需,送到应天来的硝石便少了许多。”

“还要分给五军十三卫大多数硝石,咱们一个月能够到手的硝石不过两万斤。”

朱樉暗自叹了一口气,两万斤硝石确实不算多。

要知道,这些硝石都是粗矿,硝酸钾的含量大概在百分之六十。

还需要经过蒸馏、提纯等一系列操作。

得到的高纯度硝酸钾估计也就一万三千斤少点。

配制出火药,也只有一万八千斤多点。

朱樉自己手下三千多人每人每日练枪八十发,合起来就要消耗四千斤火药左右。

一万八千斤火药还不够五天的消耗。

那就只能够降低练枪的数量,降到每日练枪十二发。

产量才能够跟得上消耗。

这还不算朱樉预备要装备的大炮。

一门炮一次发射就要消耗数斤火药,顶得上一百支燧发枪齐射所需火药。

当然实战效果,一门火炮确实也要超出一百支燧发枪齐射。

“西北战事估摸着这两个月就结束了,到时候运到应天来的硝石就多了。”

朱樉摸了摸自己刚刚长出来的软胡须道:“这两个月时间,便先将就着吧。”

“制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你也别太放在心上。”

在点出三酸两碱工业之前,硝酸钾的制取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地利。

华夏西北的诸多大盐湖之中,就有数之不尽的盐、硝。

不过在彻底北伐成功之前,这些地区的开发实在是过于艰难。

“虎子,咱们去见一见羽林卫指挥使。”

藩王在城里纵马,若是被那些御史大夫见了,少不得要谏言一番。

所以朱樉如今出门要么走路,要么坐马车。

两人就穿着一身便装,走在大街上。

不过一般人见着两人的穿着,也能看出来这怕不是官宦子弟,不敢轻易招惹。

进了羽林卫的地盘,朱樉也不客气直接到指挥使所找毛骧。

毛骧显然没想到朱樉会来找自己,“见过秦王殿下,不知殿下前来所为何事?”

虽说郭孝仁、沈从云这些曾经手底下的千户,前两日在羽林卫大操的时候狠狠出了一把风头。

但是他们几人说起来已经与自己无关,有什么功劳也轮不到自己。

朱樉喝了一口茶,应该是从杭州来的龙井,味道和几百年后似乎没啥区别。

“据我所知,羽林卫都曾经在应天府周边屯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