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诏安?72(1 / 2)

一众守城的武官,和已经被朱游简默许凑了过来的世家代表们听了柳宗之的这番演说,一时间有些惶然无措,犹豫了起来。

朱游简这边扯的道德大旗相当犀利,直指北燕国主冯跋十年前传诏了全国了几道诏令。

便是精通典刑的胥吏,恐怕也没可能像眼前这少年这般倒背如流,足可见对方准备相当充分了,才来发难。

若是朱游简这边只揪着刺史卢嵘犯法一事不放,那他们这些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跟着落井下石的。

这年头的门阀贵族们,哪个不得是知法犯法的货色?

普遍都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但柳宗之所说的几道诏令,乃是冯跋亲自发布。

而卢嵘在青州大肆敛财,为常山公冯丕张目,营建陵寝一事,他们这些世家高门,或多或少也都知道些内情,清楚这是骠骑大将军冯弘的授意,与冯跋恐怕关联不大。

而冯弘本就掌握北燕全国上下的军机大权,很难说皇帝会不会对这位自己的亲弟弟有所顾虑。

冯弘毕竟不是已经崩了十年的贤王冯素弗,自打上任骠骑大将军以后,一直在毫不掩饰的培植自己的党羽。

按照常理来讲,冯跋无论如何都会对他有所忌惮。

而朱游简这时候正好递上一个处分冯弘的绝佳理由,身为一代开国之主的冯跋,怎么着都应该能抓得住机会出手才是。

这也是锦城各门阀和守城兵官们肯过来和朱游简谈判最核心的理由。

如果只是靠武力攻下锦城,其实算不得什么,他们这些人根本不敢跟着朱游简下重注。

但卢嵘一家在青州确实横征暴敛,他们对卢氏也不爽很久了。

只不过,他们毕竟远在青州,没人能够揣摩清楚冯跋心里到底是什么想法。一旦捅破这层窗户纸后,要是皇帝震怒,下旨严查,他们确实算是立下大功。

但万一皇帝和自己的弟弟依旧是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他们不就成了挑拨天家关系的小人?

那便样衰了。

也正是这种顾虑,才使得青州上下一直没能组织起对卢嵘的有效反抗,各士族也一直在被钝刀子割肉。

虽然疼,但是能忍,就会有人想着绥靖,一直忍下去。

但朱游简现在已经大喇喇的杀了过来,把青州高层之间这点脆弱的链接斩断了,他们眼下就只有两个选择,投靠朱游简,或者投靠卢氏。

没有中立这个说法。

朱游简这边一时间看不出来背后有什么大人物能够顶着,一旦选择字面意义上的中立,两不相帮,那就等于是投靠卢氏。

该不该赌?

无论是来到了朱游简面前的三位守城武官,还是锦城各大家族的使者们,此时都沉默不言。

扪心而论,他们当然想跟着朱游简攻破卢府,将卢嵘父子一家上下吃干抹净,毕竟这一大家子本就非是本地人,来了青州以后还净不敢人事。

但卢嵘背后终归站着冯弘,而朱游简在赌的皇帝支持,还悬在空处,没有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