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程序正义(1 / 2)

如果说真诚是打动人的必杀技,那么勤奋就是获得认可的必备条件之一。

赵昀这般废寝忘食的审查户部账目,这放在南宋王朝历代皇帝身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让杨太后看到了他的行事严谨,相信这次介入蒙夏战争,绝对不会成为败笔。

同时杨太后身为史弥远多年的政治盟友,她知道对方的行事果断跟狠辣,更知道赵昀担心什么。既然不能过早暴露掌军的意图,那么正好可以借用压制将门军阀的借口,让两府执政无从反驳。

听到杨太后这番话,一股暖流瞬间涌上赵昀心头。不管对方是为了自己或者家族,还是说认清楚了母子才是一荣共荣,一损共损的关系体,能做到这一步已然超越了利益交换的程度。

“臣,谢过大娘娘。”

“你我母子,无需如此。”

杨太后笑了笑,就转身进入了御帘之后,等待着朝臣进来奏事。

赵昀却没有立即入座,而是望着杨太后的背影,对这句话感触良多。

宋朝的朝会与后世以及影视剧中表现的不同,并不是文武百官齐刷刷站在殿内一同奏事,相反是采取分班奏事的方式。比如说两府执政一班,台谏一班,亦或者翰林太学一班。

至于那种文武百官一大群上朝的称之为大朝会,只是礼节性质的不议政。另外朝会奏事的内容,基本上已经在政事堂有过决议,垂拱殿更多是给赵昀走个过场。

不过在两府执政奏事完毕即将离场的时候,史弥远却停下脚步出列启奏道:“臣有本奏,户部左曹侍郎董成健签发调令,命京湖各地仓储备齐一百万米粟运往利州西路,官家可知否?”

史弥远的突然质问,让殿内众人神情各异,这种大规模粮草必然是得到授权,明知故问往往就意味着不满。

“史相公,这是……”

杨太后抢先开口,打算把这道政令给揽下来。

可赵昀这次却没有退缩,直视殿内史弥远眼神道:“朕知晓。”

“官家既然知晓,那按照我大宋律法,草诏需要由知制诰拟旨,再经政事堂联署,方可下达生效。”

“户部调令,于礼法不合。”

史弥远这种官场老油条,对于赵昀很多私底下的小动作,他并非不知道,只是不愿意捅破而已。但皇帝越过政事堂直接下令,这已经违背了“程序正义”,冒犯了宰执的权力核心。

一旦成为惯性,日后宰执还有何用,皇帝乾纲独断即可!

有些事情史弥远能忍,核心权力却不能有丝毫让步,并且这不仅仅关系他一人,整个两府执政乃至于天下士大夫,均不能容忍皇权无限度的扩张。

所以这番话一出,郑昭先、宣缯、薛极等人,纷纷拱手道:“臣等附议史相公。”

此等场面让临朝称制的杨太后,脸上都不由浮现出紧张神情,她压根不知道赵昀召见了户部左曹,还越过政事堂下达谕令。

如今让史弥远找到机会借题发挥,两府执政利益相关之下皆旗帜鲜明站队,官家如果年轻气盛选择硬刚的话,后果将会很严重,就连自己这个太后都难以收场。

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博弈,败了将会严重损害帝王威信,让本就举棋不定的文武百官,纷纷倒向更为强势的宰相一边。

只能说官家还是有些急功近利了,怎会大意做出这种逾制之举?

就在杨太后不知道该如何缓解局势的时候,却见御座之上的赵昀脸庞浮现出一抹轻松笑容,他很淡定从容的点了点头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史相公说的很对。”

赵昀此话一出,着实有些让在场众人出乎意料,设想中的强硬对抗场面并没有发生,官家极其干脆果断的服软,压根就不打算给事态扩大化的机会。

只不过赵昀“软弱”表现,同样对于帝王的政治形象不利,无非就是两权相害取其轻罢了。

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赵昀说完之后用着很随意的态度,从御桌上拿起一份文本缓缓起身开口说道:“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淮西安抚司参议赵葵调往利州西路,这里是蒙夏战争的最前线,必然要备好充足的粮草,以防出现意外情况。”

“朕命户部左曹侍郎董成健统计京湖地区各个仓储余粮,从中支拨一百万石运往利州西路,想必户部签发的调令,应该仅仅到统计阶段,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开始运输吧?”

“户部左曹本就掌管税赋、征榷,京湖官仓余粮统计属于份内之事,无需经过政事堂审议。”

“史相公,朕说得对吗?”

赵昀的反问,让史弥远有些哑口无言。统计跟支拨是两种概念,前者仅是户部内部事务,后者才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必须经政事堂审议。

目前户部调令仅仅进行到统计部分,按照程序法理确实没达到皇帝下“中旨”强制执行的程度。虽说这里面有赵昀强词夺理钻了漏洞的嫌疑,但对方是皇帝注定拥有最终解释权!

本以为事情到这里就是个结束,谁曾想赵昀就连漏洞都不屑于使用。只见他一步步走下御台,直至来到史弥远的面前,递过手中的文本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