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等价交换(1 / 2)

矫诏易储这场大戏,站在外人的视角是杨皇后跟养子赵竑的母子关系破裂,于是乎选择了沂王赵贵诚这么一个“替代品”,来保障杨氏外戚的家族利益。

母子关系破裂是真,但走到矫诏易储这一步,史书上并非杨皇后的本意,相反在宋宁宗驾崩这一夜,她最初是反对史弥远另立新帝的行为。

杨皇后之所以会改变态度,在于史弥远把她两个侄子叫到宫中,连续往返七次劝说,最终留下了一句“内外军民皆已归心,苟不从,祸变必生。则杨氏且无噍类矣!”

这句话简单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朝廷内外已经达成统一意见,如果不立沂王,那么杨氏一族必有大祸发生。

而所谓的朝廷内外,说穿了其实就是史弥远党羽,毕竟外界连宋宁宗的死讯都不知道,哪能在废立天子上面达成共识?

可问题是这种宫闱秘事,还涉及到皇家跟外戚的颜面,赵昀又是如何得知的。并且此子说的朝廷之道在于平衡,摆明就是指史党一家独大,这份谋略跟见识又岂是出身乡野能具备的?

见到杨皇后神情变化,赵昀明白自己赌对了,果然历史的上帝视角就是最大的外挂。

可就在他准备趁热打铁的时候,杨皇后却很快恢复了冷静,用着淡漠的语气回应道:“看来你知道的事情不少,不过平衡之道是帝王心术,想要掌控朝堂平衡的前提是有这个实力。”

“妄自玩火,很容易自焚。”

这是杨皇后给予的警告,野心是要与实力相匹配的,哪怕身为皇帝也不例外。

“娘娘所言甚是,臣自知才疏学浅且无参政经验,短时间内恐难以担起家国重任,在此恳请娘娘日后临朝称制,执掌朝纲以理国事!”

赵昀拿出了自己真正的杀手锏,那便是把皇权暂时交到杨皇后的手中,以此来达到借势的目标。

别看杨皇后是受到史弥远“胁迫”易储,但事实上两人当初联手诛杀前任宰相韩侂胄,现如今又共同矫诏行废立之事,早就已经成为了绑定的政治盟友。

单单靠着一个名义上的母子关系,就妄想拉拢杨皇后去对抗史弥远,赵昀还没有那么天真。

临朝称制代使皇权,就是赵昀付出的等价交换,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杨皇后跟史弥远产生权势冲突,毕竟在封建王朝里面,权倾朝野的位置只有一个!

面对赵昀抛出的等价交换条件,杨皇后神情变得复杂无比,她作为有过干政经验的女主,怎会不知道朝堂一家独大的严重后果?

但身为史弥远的政治盟友,没有谁比杨皇后更清楚史党在朝堂的势力。自己终究是个后宫女子,也没有成为吕后武后的野心,放着安安稳稳的皇太后位置不坐,搭上杨氏一族的荣华富贵,就为了临朝称制去与史弥远争权夺势,值得吗?

见到杨皇后脸上逐渐显露出犹豫神情,赵昀知道对方此刻内心正在左右摇摆,他只能一鼓作气道:“娘娘,当年武后以周代唐,为何最终还国于李氏皇族,就在于母子注定荣辱与共。”

“臣如果与史相公交恶,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赵昀拿武则天还国来举例,暗指杨氏外戚几个侄子再如何关系紧密,终究比不上母子这层身份,哪怕仅仅是名义上的嫡母跟养子。

就如同当年狄仁杰给武则天立太子的回答,不管母子关系如何,只要有这层名分在,千秋万岁之后可以配享太庙祭拜。相反立侄子为太子,自古从未有过侄子把姑姑配享太庙的。

杨桂枝,首先是赵氏皇族的皇后,然后才是杨氏外戚的姑姑!

另外赵昀一旦登基为帝,母子身份注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史弥远要真的政斗胜利再来一次废立皇帝,杨皇后又岂能安然置身事外?

话说到这份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这三点,赵昀可以说面面俱到,他相信以杨皇后多年宫中经验,会做出最为明智的选择。

沉默,长久的沉默。

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杨皇后才重重叹了口气道:“年轻人有锐意进取之心是好事,但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帝王,永远不能让人看透你心中想法,做事得明白徐徐图之的道理。”

说罢,杨皇后就转过身去背对着赵昀,把目光放在了宋宁宗灵柩上面。

“昀哥,文武百官差不多已经入宫,你该去大庆殿了。”

宋宁宗停灵的福宁殿,仅仅是皇帝的寝宫,临安皇城最为重要的正殿为大庆殿,国之大典基本上都在那举行,其中就包括登基仪式。

杨皇后让赵昀前往大庆殿,毫无意外表明了她的选择跟立场,母子身份注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

“臣,谢过娘娘!”

赵昀自然是听懂了杨皇后话语意思,他拱手深深鞠了一躬,然后便毅然转身前往大庆殿。

说实话,拉拢杨皇后对于赵昀而言同样是一场豪赌,如果没有成功史弥远在登基之前,完全可以再草拟出两道遗诏,重新挑选一个更好掌控的宗室子弟,成为历史上的宋理宗。

在此之前,赵昀不是没有想过混吃等死当个傀儡皇帝,毕竟历史已经证明史弥远只想要权,又不想要皇帝的命,安安心心躺平过完奢靡的一生,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