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 明争暗斗45(1 / 2)

乔行简此人行事风格一向极为冷静,否则当年也不会万众唾弃的汉奸骂名,提议继续给金国交纳岁币,来维系住对蒙古的屏障作用。

议事之初他被真德秀的师生之情打动,认为济王谋逆之事应该调查清楚,再决定是否派兵平叛。

但当乔行简看到皇帝毫不犹豫,便同意了史相公的平叛建议,瞬间让他幡然醒悟。

济王赵竑是否主导了湖州叛乱,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对于皇帝赵昀而言,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胁!

很可惜真德秀没有看出来这一点,他还把希望寄托在皇帝明察秋毫,能够还以济王赵竑一个公道。

理智让乔行简理解赵昀的行为,帝王注定无情不会给自己留有隐患。别说济王赵竑仅是同为过继的兄弟,就算圣明如唐太宗李世民,面对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李建成,会在玄武门事变中手下留情吗?

太平盛世需要君王宽仁治国,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可风雨飘摇的大争之世,国弱则亡,更需要一名君王的铁腕手段。

官家想要在这个大争之世有一番作为,就不能留下济王赵竑这颗定时炸弹。可能济王本身没有多大谋逆的想法,但前皇储的身份,让他成为了一面可以随时拉出来造反的旗帜。

这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乔行简正是看明白了这点,才会在最后出言劝慰真德秀。

只不过对于赵昀而言,乔行简只看到了自己的手段,却没有看出来自己真正的目标。

济王赵竑无非就是拉史弥远陪葬的牺牲品罢了。

……

朝廷中枢的关注点在济王赵竑的湖州叛乱,事实上此刻风暴的中心,却是在山东河北境内。

李全在楚州兵变成功之后,便修书一封给山东忠义军领袖彭义斌,妄图把对方吞并一统山东全境。

结果李全万万没有想到,彭义斌跟自己完全不是一路人,他从始至终都没有自立成一方军阀的想法,是个实打实忠于朝廷期望光复中原的草莽英雄。

彭义斌在得知李全制造动乱占据楚州,并且逼死了淮东制置使许国之后,当即怒发冲冠杀了前来送文牒的信使,率领部下誓师要征讨李全为国除害。

要知道就连朝廷都没有追究李全的兵乱之罪,选择了绥靖妥协的方案,彭义斌孤悬山东却毅然决然的挥师平叛,这是令满朝文武谁都没有料想到的画面。

李全本来是不想跟彭义斌正面开战,毕竟对方实力不弱于自己。能一举拿下还好,要是拿不下的话,朝廷方面就会成为那个得利渔翁,自己恐怕连楚州、青州的地盘都占不住。

偏偏就在这个时刻新任淮东制置使徐晞稷到任,他彻底贯彻了史弥远交代的姑息养奸策略,全盘移交了淮东制置司库存的兵器战马,甚至还主动赠送了两艘战舰。

这番操作简直把李全都给惊呆了,朝廷没有追索自己抢走的楚州银钱仓储就算了,还反手又送了个军械大礼包,让忠义军的准备实力再上一层楼。

到底是大宋官家脑袋有问题,还是说满朝大员没一个正常的?

可不管怎么说,有了淮东制置司军械的武装,让李全拿下彭义斌的信心大增。于是乎主动整军北上,先行攻击对方占据的河北恩洲。

同时被徐晞稷操作给震惊到的,还有担任两淮安抚使的赵范。

他统帅两淮十三万马步军,就是压制李全反叛的最后一道屏障。就算南宋军备腐朽糜烂,再怎么说也比农民义军要强上许多,理论上对战李全忠义军是占据绝对优势。

结果对方直接武装了淮东军械,这下双方的军备差距被快速拉进,要不是手下幕僚拦着,劝说赵范不要得罪权相史弥远,他都准备好上疏朝廷弹劾徐晞稷是个内鬼!

唯一庆幸的是,新任马帅(马军司都指挥使)杜杲送来书信,他收到官家密令与淮东兵马一同节制忠义军李全部。

多了三万马军司同袍驰援,并且杜杲信件内容还说明了,官家已经注意到李全部的变化,这才让赵范稍微安下心来,否则这局势恶化的太莫名其妙。

养寇自重都没这个玩法,纯纯狼狈为奸!

李全与彭义斌开战的消息,被沿江制置使赵善湘记录,然后上疏朝廷呈递到赵昀的御案。

另外好巧不巧,送来这封上疏的银台司官员,正是之前被赵昀警告过的洪咨夔。

“为何这封奏章是由赵善湘上疏,淮东制置司那边没有奏章传来吗?”

看完奏章里面的内容,赵昀隐约感到有些不对劲,李全部是受到淮东制置司节制,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却由沿江制置使上报。

虽说宋朝官制混乱,特别在江淮地区官员之间兼领、隶属不明,还经常会发生侵夺职权的现象。但那一般都是有利可图的好事,这种开战容易引火烧身之身,没那么多好心官员主动趟浑水。

“回禀官家,淮东制置司未曾禀奏。”

朝廷征讨济王谋逆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洪咨夔自然是彻底明白了赵昀要隐瞒济王府密奏的意图,惶恐之下导致他言语都带着些许颤音。

毕竟自己是这个世间,唯一知道皇帝真实意图的人,往往没什么好下场。

没禀奏?

听着洪咨夔的回答,赵昀陷入沉思之中。

淮东制置使徐晞稷刻意隐瞒开战之事,意味着不想让朝廷得知并产生介入的可能。

如果朝廷要插手的话,势必不会驰援有兵乱前科的李全,而是会帮助至少在表面看上去更忠君爱国的彭义斌。

当然,按照南宋朝廷一贯的尿性,基本上是两不相帮,任由忠义军内部打的脑浆迸裂。

逻辑上反推就能得证,徐晞稷期望在没有朝廷的介入之下,李全打赢这场战争,吞并山东河北的彭义斌部,成为冀鲁地区最大的独立军阀。

赵昀之前安排徐晞稷上任,是有让李全部野心膨胀,来获得征伐借口的意图。可问题是没想玩这么大,真让他吞并了彭义斌一统忠义军,想要征讨剿灭难度就将呈几何倍数提升。

到底是徐晞稷误解了朝廷的意图,还是说他另有想法?

赵昀毕竟不是什么神仙,无法在情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揣测人心。

不过在他有限的历史知识里面,隐约记得李全在楚州兵乱之后,是与山东的彭义斌部打了一仗,但没有打过最终败北而归,还是在徐晞稷干涉下双方才达成口头和解。

现在李全跟彭义斌“如约”开战,历史走向没有太大改变的话,彭义斌就算不胜,至少也能打个平手。

抛开民族情节跟爱国情怀,军阀混战两败俱伤,才是朝廷中枢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