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官场人才24(1 / 2)

御座之上的赵昀看到董成健一边高呼一边抛洒热泪,整个人瞬间懵圈。

今天到底怎么回事,前一个赵葵面对介入战争都稳如泰山,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

后一个董成健仅询问下粮食筹备情况,就宛如戏精上身,当场给自己来了出泪洒垂拱殿戏码。

同样是人,同样当官,为啥差别就这么大呢?

“董卿,你可有什么难言之隐?”

对方都这状态了,赵昀身为官家怎么也得关心一下臣子。

“官家……呜呜呜……臣只是……只是有感于以后不能替您排忧解难,心中实在难受……”

不知是不是赵昀这句话给了董成健发泄契机,还是对方趁机来戏了,立马嚎啕大哭表现的委屈无比。

这下可把赵昀给整郁闷了,满朝文武大员皆讲究一个喜怒不形于色,怎么还碰到董成健这个奇葩。

不过赵昀很快就反应过来,这年头为官的哪个不是人精,董成健能担任吏部左曹侍郎,更不可能是什么奇葩,他这番哭诉必然是想要传达什么讯息。

日后不能替我排忧解难?

赵昀敏锐的抓住了这句关键词,既然已经备好了一百万石米粮,那就代表着完成了自己交代的任务,按理说是有功劳在身,那为何还会日后不能排忧解难呢?

明显自相矛盾的话语,就是董成健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吏部左曹侍郎乃从四品,放在宋朝体系里面依然算得上高官,要知道没有荣誉加衔的情况下,六部尚书也不过才区区从二品,两府执政为正二品。

这个品阶想要动他,除了皇帝之外,恐怕也就宰相有这个权力。

这老小子真他娘的会委婉暗示……

“董卿何出此言,朕向来赏罚分明,只要此事你办的好,日后必然重用。”

董成健演这出戏,想要的就是一个皇帝保底承诺,他本以为赵昀这个年纪的阅历,怕是没那么容易看出自己心中所想。

结果没想到官家还品出来了,真是天生帝王。

“陛下圣明,臣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见到董成健一把鼻涕一把泪越演越入戏的架势,赵昀心想差不多得了,于是摆了摆手回道:“董卿的心意朕知道,还是先说政务。”

“是,官家。”

得到了想要的承诺,董成健赶忙从地上爬起,然后擦拭了一下鼻涕眼泪拱手道:“回禀官家,臣这些时日废寝忘食,统计了整个京湖地区的常平仓、大军仓、惠民仓、义仓等等。”

“在不影响各地储备的前提下,细算出来了每仓应当支拨的粮食数量,还请官家过目。”

说罢,董成健就从怀中掏出来一本奏章,然后转交到站在一旁的王忠手中,最终呈放在赵昀的御案上。

说实话,赵昀之前是看过户部账本的,对于这个时代记账混乱水准记忆犹新,那么自然就对董成健的奏章不抱指望。

但是当他随手翻开一看之后,脸上的神情瞬间就变了,这份奏章里面的数目明显要详细清晰的多,并且董成健居然还制作了表格!

赵昀是万万没有想到,能在这个时代看到数据表格,要不是依旧简陋无比,他都有些怀疑董成健是不是跟自己一样穿越而来。

“这是董卿你写的?”

“是的,官家,可有问题?”

“奏章是没问题,那为何会与户部账本差距那么大?”

“因为户部账本不是臣所写。”

有道理!

董成健的这句话,差点没把赵昀给噎死,官场何时出现了这种人才。

“董卿做的不错,你退下吧。”

既然京湖地区统计粮草已有账目,那么接下来就是支拨与运输。百万石不是一个小数目,赵昀打算好好思考下,如何能用最少的损耗把这批粮草运输到利州西路。

不过殿内的董成健并没有听命退下,他犹豫了片刻后拱手问道:“臣多一句嘴,官家可有运输良策?”

赵昀本来是不想多言,既然对方主动问起,他点了点头回道:“淮西安抚司参议赵葵前任利州西路,朕打算调他麾下德胜、雄怀二军一同前往,顺带能押送粮草。”

赵葵虽是理宗朝的名将,但要去到边境最前线,自然不可能光杆司令赴任。况且赵昀还打算让他制衡四川制置使郑损那个废物,手头上要是没有嫡系兵马,万一历史改变蒙古提前打来怎么抵挡?

德胜、雄怀二军就是赵葵在淮西掌权的兵马,加起来共计五千余人,恰好可以路过京湖的时候顺带把粮草给运输过去。

赵昀本以为自己的计划是一举两得,结果没成想董成健听到后却摇了摇头道:“官家,你可知将士负重多少,一路损耗又有多少?”

董成健这句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赵昀虽然有着历史的上帝视角,很多大事件能看到走向,但对于具体数据就一无所知,比如从京湖到利州西路运粮损耗多少这种。

“董卿,朕愿闻其详。”

很明显对方面对皇帝既然敢提出问题,那么必然就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耻下问”这个成语赵昀还是懂得。

“那臣就斗胆了。”

话音落下,董成健便挺直腰杆,顺带清了清嗓子后,才继续补充道:“德胜、雄怀二军并非后勤部队,驻防利州西路本身就有着众多武器装备需要携带,空余不出多少的人力、畜力运输粮草。”

“另京湖到利州有数百里之遥,自古运粮损耗良多,往往抵达目的地后十不存半。臣建议采取民间承包的方式,把运粮任务交由商人,常平仓仅提供抑制短时间内粮价飙升的作用。”

民间承包转运?

听到董成健给出的建议,赵昀简直是惊呆了,千年前的宋朝就有这玩法了吗?

赵昀有些不敢相信的追问道:“董卿,何为民间承包?”

“回禀官家,如果此次运粮皆由朝廷承担,那么就得调动各地厢军,征召民夫徭役。大批量人员集结与来回往返,不仅耗时耗力,还会对财政造成极大的负担。”

“这些年川陕跟京湖承平日久,民间还算是有些余粮,只需与商人达成协议,用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粮食,并且要求在指定地点收货。”

返回